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今将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 教义摄益第二 古今立教第三 分教开宗第四 乘教开合第五 起教前后第六 决择其意第七 施设异..

华严五教止观

五教止观一乘十玄门合行叙夫五教止观也者。华严初祖帝心尊者所造。且一乘十玄门也者。第二祖至相大师所撰也。偕释于大不思议经。而始起五教。廼立十玄。是显于无阂重重因陀罗珠网之宝册。示乎圆..

华严一乘十玄门

华严一乘十玄门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此宗不尔。一即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也。今且就此华严一部经宗。通..

华严五十要问答

锲华严五十要问答序五十要问答二册者。华严第二祖云华尊者。撮略杂华之要义。往复徵责以解其肎綮者五十余条。实可称义学之龟鉴者也。抑俨公者受称性之说于帝心大师。其製述颇多。所谓搜玄孔目十..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一终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门释智俨集初会十门料简一经意 天王赞佛说偈初首显教分齐义 卢舍那品一乘三乘义章 胜音菩萨偈首立转法轮章 观五海说十智文立五海章 说分文内净土..

华严经旨归

华严经旨归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门法藏述夫以。主教圆通尽虚空于尘刹。帝珠方广揽法界于毫端。无碍鎔融卢舍那之妙境。有崖斯泯普贤眼之玄鉴。浩汗微言实叵寻其旨趣。宏深法海尤罕测于宗源。今略举大..

二谛义

二谛义中卷胡吉藏撰释二谛名者。此义极难。解二谛名者。俗是浮虚义。真是真实义。从来久解。今未知那得二谛名而欲释耶。解此问者。我家明二谛有两种。一教二谛。二于二谛。如来诚谛之言。名教二..

大乘玄论

大乘玄论卷第三胡吉藏撰佛性义十门。一大意门 二明异释门 三寻经门 四简正因门 五释名门 六本有始有门 七内外有无门 八见性门 九会教门 十料简门甘药停山由来已久。圆珠沉水实自积时。而随其流..

大乘玄论

大乘玄论卷第五胡吉藏撰教迹义三。一释教不同门 二感应门 三净土门释教第一。至理无言所以言者。言生于群心。然群基百差。致令圣教万殊。万殊言教解释不同。成论师。或言四时。或言五时。引涅槃..

大乘义章卷第二

大乘义章卷第二远法师撰义法聚中此卷有七门(三解脱门义亦名三空义 三有为义 三无为义 四空义 四优檀那义 四悉檀义 四真实义)。三解脱门义八门分别(释名一 辨性二 分别三 制定其名四 制立其数五 ..

大乘义章卷第三

大乘义章卷第三远法师撰义法聚中此卷有八门(四谛义 四缘义 五果义 六因义 四空义 五法三自性义 六种相门义 八识义)。四谛义九门分别(一释名 二开合辨相 三染净因果分别 四理事分别 五十六圣行分..

肇论新疏

肇论新疏卷中五台大万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般若无知论第三 释兹分二。初明般若。后解无知。初有二种。一本觉般若。即众生等有智慧是也。大论四十..

肇论疏

肇论疏卷中释元康撰般若无知论此论第三明因申般若教也。而言般若者。梵音。此云智慧也。无智者。无有取相之知耳。常人皆谓般若是智。则有知也。若有知则有取着。若有取着即不契无生。今明般若真..

大乘义章卷第四

大乘义章卷第四远法师撰义法聚中此卷五门(十七因义 十一空义 十二因缘义 十八空义 二十二根义)。十因义七门分别(列名解相一 十因生法二 对二因分别三 对六因分别四 对缘分别五 对果分别六 对人..

肇论新疏

肇论新疏卷下五台大万圣佑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涅槃无名论第四 涅槃唐译圆寂。谓四德已备曰圆。三障已亡曰寂。即第一义真该通空有佛性是也。故下文..

肇论疏

肇论疏卷下释元康作涅槃无名论并表上秦主姚兴此论第四明果申涅槃教也。论文有二。前表。后论。今初表。云涅槃之道妙绝言象。言象苟绝。岂有名哉。而有名者。假涅槃名也。既云假名。则实无名矣。..

大乘义章卷第五

大乘义章卷第五(本)远法师撰染法聚第三此有六十门染法聚烦恼义中有三十门此卷有二十三门(二障义 三障义 三根三道三毒烦恼义 三使义 三漏义 四缚四流四〔枙〕之义 四取义 四身结义 五住地义 五盖..

劝发菩提心集

劝发菩提心集卷中翻经沙门慧沼撰一赞受戒门 二显过劝持戒门 三明护戒门 四受意门 五说受益门 六正受门 七受戒得益门 八受十善戒门 九赞忍护戒门 十白衣五戒门 十一供养门 十二供养见利门 十三障..

大乘义章卷第六

大乘义章卷第六远法师撰染法聚烦恼义中此卷有七门(十使义 十缠义 十障义 十四难义 十六神我义 六十二见义 八万四千烦恼义)。十使义十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三性分别二 利钝见修分别三 相应不同四 ..

劝发菩提心集

劝发菩提心集卷下翻经沙门慧沼撰受菩萨三聚净戒门 得舍门 自受菩萨戒门 八胜五想门 听法门 说法门 摄生方便门 求法门 入法门 应护正法门 六度依庄严论十种分别门 七似饶益门(谓似母等) 菩萨五悕..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