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序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致仕轻车都尉长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绯鱼袋沉振撰稽夫享四溟之广,非聚流而弗充;跻十地之尊,非聚善而弗具。然则深不可测者,在乎积纳而久;圣不可知者,在乎积..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机宜,无不指归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无二,《法华》但..

真心直说

真心直说序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诸祖出世无益群生耶。曰佛祖出头无法与人..

诫初心学人文

诫初心学人文夫初心之人。须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戒十戒等。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顺庸流妄说。既已出家参陪清众。常念柔和善顺不得我慢贡高。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傥有诤者两说和合。..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断不变。故云:百骸溃散,归火..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四终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门释智俨集十明品十明章 灭尽定章 十忍品十忍章 阿僧祇品时劫章 寿命品寿命差别 往生章 菩萨住处品住处章 不思议法品显果德自在章 解脱章 如来相..

大乘义章卷第十二

大乘义章卷第十二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三十一门(五愿义 五戒义 五品十善义 五停心义 五圣支定义 五圣智三昧义 五智义 五忍义 五种菩提义 五种方便义 五种善法义 五行义 五生义 五无量义..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七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七基撰三身义林三身义。略以五门分别。一辨名。二出体。三开合废立。四因起果相。五诸门分别。第一辨名者。佛地经说。自性法.受用.变化差别转。金光明经第二卷三身品说。一..

大乘义章卷第十三

大乘义章卷第十三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九门(八禅定义 八解脱义 八胜处义 八行观义 八大人觉义 八法摄摩诃衍义 九次第定义 九想观义 九断知义)。八禅定义四门分别(一通解八禅 二别释八禅 ..

大乘义章卷第十四

大乘义章卷第十四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二十一门(十想义 十一切入义 十圣处义 十种慰喻义 十愿义 十种供养义 十无尽藏义 信等十行义 十明义 十忍义 十无生忍义 十住义 十行义 十回向义 十..

大乘义章卷第十五

大乘义章卷第十五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九门(十智义 十一智义 十一净义 十二头陀义 十二巧方便义 十三住义 十四离垢业义 离隐六方离四恶友摄四善友义 十四化心义)。十智义八门分别(释名辨..

法界图记丛髓录

法界图记丛髓录卷上之二文云。将欲释文。二门分别。一惣释印意。二别解印相。问何故依印 答欲表释迦如来教网所摄三种世间。从海印三昧繁出现现故。所谓三种世间。一器世间。二众生世间。三智正..

大乘义章卷第十六

大乘义章卷第十六(本)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四门(十六特胜义 菩萨十八不共法义 二十种法师德义 三十七道品义)。十六特胜七门分别(一释名辨相 二约对四念分别 三所求成差别 四就位分别 五约..

大乘义章卷第十七

大乘义章卷第十七(本)远法师撰净法聚因中贤圣义二门分别(一释名 二辨相)第一释名。言贤圣者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理也。理无偏那故说为正。证理舍凡说为圣矣。此贤与圣同异有三。一同体名异..

法界图记丛髓录

法界图记丛髓录卷下之一文云。三释文下意文。有七言三十句。此中大分有三。初十八句约自利行。次四句明利他行。次八句辨行者修行方便及得利益。就初门中有二。初四句现示证分。二次十四句现缘起..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发菩提心第四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得洗浣心垢。十恶重障净尽无余。业累既遣内外俱洁。次应仰学菩萨修行直道。功德智慧由之而生。所以诸佛每叹发心。是道场能办事故。唯愿..

大乘义章卷之十八

大乘义章卷第十八远法师撰净法聚果法中有十八门。此卷有二门(大般涅槃义 无上菩提义)。涅槃义五门分别(释名一 灭之分齐二 定体三 开合辨相四 杂义分别五)第一释名。涅槃是其天竺人语。依彼具言..

摩诃止观卷第二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鑽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显果报第一 出地狱第二 解怨释结第三 发愿第四显果报第一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前已具述罪恶过患。以过患故乖于胜业。以不善业。所以坠堕三途备历恶趣。及生人间受诸苦报。皆由..

大乘义章卷第十九

大乘义章卷第十九远法师撰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九门(净土义 三佛义 三智义 三不护义 三念处义 四一切种净义 二智义 四智义 四无畏义)。净土义六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明因三 约身明土四 凡圣有无..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