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论疏卷第七

中观论疏卷第七(本)释吉藏撰苦品第十二上云无生死及无本际。外云。经言生死是苦涅槃为乐。今既有苦即有生死。若有生死必有始终中间也。二者明如来初生即唱三界皆苦。故知此说是佛教之原。今既有..

俱舍论疏卷第十

俱舍论疏卷第十沙门法宝撰分别世品第三之三论。无明何义。自此已下大门第二释十二支名义 就中有四。一释无明。二释名色。三释触支。四释受支。自余八支指余文释 就初有二。一正释其名。二别证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一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一从此第二。明结等六门。就中分二。一正明结等。二诸门分别。就正明结等。分二。一明结等五门。二明六垢。就明结等五门分二。一标章。二别释。且第一标章者。论云。如是已..

俱舍论疏卷第十一

俱舍论疏卷第十一沙门法宝撰分别世品第三之四论。如是已说至今当说者。此下当品大文第二明器世间 于中有三。一述所居器。二述能居量。三述分齐 就明所居器中。一别明小器。二总明大千 就别明小..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二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二贤。谓贤和。圣谓圣正。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大文有三。一总明道体性。二明道所证谛。三约道辨人。且初第一明道体性者。论云。如是已说烦恼等断。于九胜位。得..

俱舍论记卷第十

俱舍论记卷第十沙门释光述分别世品第三之三无明何义者。此下大文第二别明名义。就中。一别分别四。二余指别支 就第一别分别四中。一辨无明。二辨名色。三辨触。四辨受 此下辨无明。就中。一释义..

中观论疏卷第八

中观论疏卷第八(本)释吉藏撰业品第十七此品为五人故来。一有我部。谓有人能造业。业得果。有人作有人受。破此见故有此品。二者无我部。但谓有业体能感果。三小乘无人无法部亦知业空。但是拆法明..

俱舍论疏卷第十二

俱舍论疏卷第十二沙门法宝撰分别世品第三之五论。如是已约至三极少量。自此已下。大文第三明三分齐。一明三极少。二明极少积成多量。此下半颂明三极少。三极少中。二是所诠。一是能诠。所诠之中..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三从此第三。明四念住。就中分二。一明别相念住。二明总相念住。且初明别相者。论云。如是已说入修二门。由此二门。心便得定。心得定已。复何有所修。颂曰。依已修成止为观..

俱舍论记卷第十一

俱舍论记卷第十一沙门释光述分别世品第三之四如是已说至今当说者。此下大文第二明器世间。就中。一明所居器。二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齐 就明所居器中。一别明小器。二总明大千 就别明小器中。一明..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四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四从此第二。明一来向果。论云。已辨住果未断修惑。名为预流生极七返。今次应辨断位众圣。且应建立一来向果。颂曰。断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断至五二向断六一来果释曰。初。两..

中观论疏卷第九

中观论疏卷第九(本)释吉藏撰因果品第二十问自上已来品品破因果竟。今何故重说。答因果是众义之大宗立信之根本。惑者多谬。上虽略破宜须重论在次下也。如外道计邪因邪果四宗不同大小乘人十家所说..

俱舍论疏卷第十三

俱舍论疏卷第十三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一以三义故名之为业。一者作用。二持法式。三分别果 一作用者。谓即作用说名为业 持法式者。谓能任持七众法式 分别果者。谓能分别爱.非爱果 此品广明..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五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五从此第五。明六种性。就中八。一明六阿罗汉。二明六性先后。三明从性果退。四明学凡种性。五明三退不同。六明退果时相。七明练根不同。八明无学九人。此下第一。明六阿罗..

俱舍论记卷第十二

俱舍论记卷第十二沙门释光述分别世品第三之五如是已约至三极少量者。此下大文第三明三分齐。一明三极少。二明前二量 此下第一明三极少如是已约踰缮那等辨器世间.身.量差别。此约色明量 约年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六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六释曰。决断名智。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大文分二。一明诸智差别。二明智所成功德。就明诸智差别中。一明忍智见别。二明十智相殊。三明十智行相。四诸门分别。此..

俱舍论疏卷第十四

俱舍论疏卷第十四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二论。傍论已了至表无表相。上来已明二.三.五业及傍论了。自此已下。大文第二明律仪等三。先总标三别。后依章别释。此半颂第一总标三也。论曰至非不..

中观论疏卷第十

中观论疏卷第十(本)释吉藏撰四谛品第二十四所以有此品来者有所得心必有依着。前二十一品立世间人法。论主求之无从。仍举出世如来证有世间。次求出世如来不得。便举世间颠倒证有出世。上品求世间..

俱舍论记卷第十三

俱舍论记卷第十三沙门释光述分别业品第四之一分别业品者。造作名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次明业者。前品明果。此品明因。果不孤起必藉因生。望果是亲故次说业 如前所说至由谁而生者。就此品..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七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七从此大文第二。明智所成功德。就中二。一明不共法。二明共功德。就明不共法中二。一举数标名。二依名别释。且初举数标名者。论云。如是已辨诸智差别。智所成德。今当显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