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记卷第二

俱舍论记卷第二沙门释光述分别界品第一之二复次至几无记者。此下大文第三诸门分别。总有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所以不约蕴.处分别者。正理第四云。界中具显根.境.识故。诸门义类易可了知。故..

俱舍论疏卷第二

俱舍论疏卷第二沙门法宝撰分别界品第一之二论。复次至几无记。此下大文第二有一十九行颂。义门分别十八界也。正理论云。界中具显根.境.识故。诸门义类易可了知故。今且约十八界辨。由斯蕴.处..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从此第三。诸门分别。总有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此有三门。论云。于前所说十八界中。几有见。无见。几有对。无对。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一有见谓色十有色有对此除色..

俱舍论记卷第三

俱舍论记卷第三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一分别根品者。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界后次明根者。界品明诸法体。根品明诸法用。依体起用故次明根 问此品广明有为作用。何故以根..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分别根品二之一分别根品者.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界品后次明根品者。界品明诸法体。根品明诸法用。依体起用。故次明根 释此品颂文分三段。一明二十二..

俱舍论疏卷第三

俱舍论疏卷第三沙门法宝撰分别根品第二之一明根等义立名有异 此论名根品。杂心名行品。正理名差别品 然杂心合此论根品.世品总名行品。以行有二义。一缘。二所作。缘行是因行。所作是果行。由此..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四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四从此大文。第二明俱生诸法。于中有二。一正明俱起。二广辨差别 就初正明俱起中。一明色法俱生。二明四品同起。且初明色法俱生者。论问起云。今应思择。一切有为.如相不同。..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五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五从此大文第二。明众同分者。论云。如是已辩得非得相。同分者何。颂曰。同分有情等释曰。同分者标章 有情等者。正释同。谓身形等同。谓诸有情。身形业用。乐欲展转。互相似故..

俱舍论疏卷第四

俱舍论疏卷第四沙门法宝撰分别根品第二之二论曰今应思择至决定俱生。此品大文第二。有二十七颂明俱生法。文中有二。一问。二答。此即问也 问何故作此论耶。正理论云。何缘思择诸法俱生。为破邪..

俱舍论记卷第四

俱舍论记卷第四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二今应思择至决定俱生者。此下当品大文第二明俱生法。即约俱生辨用。就中。一正明俱起。二广辨差别 就初门中。一明色法俱生。二明四品同起 此下第一明色..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六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六从此大文第三。明因缘。于中有二。一明六因。二明四缘。就正明六因中。复分为三。一正明因体。二明因得果。三明法从因生。就初正明因体中。文分三段。一总标名。二别显体。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七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七从此大文第二。明四缘。于中分二。一明四缘。二别解等无间。初就明四缘中。文复分三。一明四缘体。二明缘中作用。三明法从缘生。且第一明缘体者。论云。广说因已。缘复云何。..

俱舍论疏卷第五

俱舍论疏卷第五沙门法宝撰分别根品第二之三论。如是已辨至同分者何。已下第二一句明同分也。同是其界。分是其因。同之分故名为同分。故正理云。此中身形.业用.乐欲展转相似。故名为同。分是因..

中观论疏卷第二

中观论疏卷第二(本)释吉藏撰因缘品第一不生亦不灭下第二重牒八不解释。前已略出三种方言。但八不既是众经大意此论宗旨。略释难明。广敷乃现。以去仁寿三年三月二日。江南学士智泰来至皇朝请述所..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八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八从此第三。明世间品。于中有二。一者明有情世间。二者明器世间。就明有情世间中有二。一总辨有情。二判聚差别 就总辨有情。复分三段。一明有情生。二明有情住。三明有情没 就..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九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九从此第三。诸门分别。总有十一门。就中有三。一明中有形状。二明眼等九门。三明入胎门。且第一明中有形状者。论云。当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颂曰。此一业引故如当本有形..

中观论疏卷第三

中观论疏卷第三(本)释吉藏撰因缘品第一以此二偈叹佛下第二次明释八不。开为二。第一青目释八不。第二龙树自释八不。就初为二。第一总释两偈意。第二别释二偈。初问答释第二偈。从不生者以下释初..

俱舍论记卷第五

俱舍论记卷第五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三如是已辨至同分有情等者下大文第二明同分。结问颂答 同分。牒章 有情等。正释。有体类等名同。简异经部。彼计同分体是假故。分是别义。虽复类同而体各..

俱舍论疏卷第六

俱舍论疏卷第六沙门法宝撰分别根品第二之四论。如是已说至说为因缘。此下当品大文第三明因.及缘。将欲释义先结引也。论。且因六种。文中有二。一六因。二四缘。缘次后说先释因故。故言且因六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从此大文第二别明。于中有二。一别明四法。二别指余文。且别明四法者。一明无明。二明名色。三明触。四明受。就第一明无明。复分为二。一明释义。二引证。初释义者。论云。无..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