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八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八(本)沙门基撰论。如是四缘至十五处立。述曰。就答缘中有二。上来已辨四种能生分别缘已。自下傍乘辨缘依处建立十因。此中有三。第一如是四缘依十五处等。显前四缘依十五处说为..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二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二(本疏第二)沙门智周撰疏。今言离识简违宗过者。问设言异识何有违宗 答大乘宗中异识之色不是无故。疏。稍相近等者。相似名近。大小俱说心为能取心即是识 有云。体即识故谈彼心..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之上)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三于十门中。第七解业义。即是决择眼识所缘中表色耳识所缘声意识助伴中思。亦可通决择彼六识助伴相应思数以皆彼业性故。中有二。初明三性三业。后明..

唯识二十论述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下翻经沙门基撰论。复云何知佛依如是密意趣说有色等处。述曰。第一段中。自下第四。返破他宗外境非实有。证知唯有识。于中有三。初小乘等。因前起问。次举颂下。论主正破。后已..

瑜伽论记卷第十五

瑜伽论记卷第十五(之上)(论本第五十五)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五上来约名色二义明蕴善巧中。初以十义分别色义已今竟。此即初解四蕴名。先结前生后。乃至随所应建立相。二解释。于中初以十门别解四..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本)沙门知周撰疏。世亲即通等者。按彼论第二云。一切种子复有六义。刹那灭者。谓二种子皆无间定灭坏故。所以者何。不应常法为种子体。以一切时其性如本无差别故 释曰。二种..

辩中边论述记

辩中边论述记卷中翻经沙门基撰辩真实品第三不妄名真。非虚称实。体即十种。若有若无称彼法而论故名真实。此品广释名辩真实品。虽辩相品已辩三性。前依境说。今说于境起行。而说以三性为依显余九..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本)沙门基撰论。若唯有识至说有三性。述曰。虽有七颂释外难中而分为二。初二颂答唯有识便违理难。后五颂答唯有识便违经难。后中有二。初三颂释无境三自性不成难。后二颂释有..

辩中边论述记

辩中边论述记卷下翻经沙门基撰论曰。此诸菩萨至有何功德。述曰。既说三慧之因。近世得何功德。第二辩果。先为问起。论颂曰。此增长善界入义及事成。述曰。上一句闻令因缘增。第二句入义令所缘增..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四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四(本)沙门智周撰疏。外道咲曰愚者亦解等者。问如来说法离于四非。外道闻经云何起谤 答大士行化多益。是徒虽有少轻得利者广。由是如来四非称离 又彼外道初虽暂谤。毕竟乘此以为..

瑜伽论记卷第十六

瑜伽论记卷第十六(之上)(论本第五十七)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七上来广辨六种善巧中已说四讫。自下第五辨处非处善巧。文中有四。初结前生后。二开列四门。三依门辨释。四指余不现。列四门中。一体..

瑜伽论记卷第十七

瑜伽论记卷第十七(之上)(论本第五十九至第六十二)释遁伦集撰论本卷第五十九上来解烦恼杂染有三之中初二门讫。自下第三释九门之义。于中先别解九门后以颂收。前中初解九门。后结余句门此处不现。..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本)沙门基撰论。次修习位其相云何。述曰。下明修道。前见道者。唯在初地初入地心。今此修道。除初入地心。出相见道已住.出地心。乃至第十地终金刚无间道来。并名修道。此为..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五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五(本)沙门知周撰论。恒依心起等者。有义难云。受等依心起受等名心所。心依受等生应名受等所。又受等四义具受等名心所。心亦四义具应名受等所。如疏以彼二三义简。然疏中说应名..

瑜伽论记卷第十八

瑜伽论记卷第十八(之上)(论本第六十四至六十六)释遁伦集撰论本第六十四大段第七决择闻慧地。文有一卷。于中初结前生后。次正辨后结释不现。就正辨中文分有五。一解归依。二解沙门婆罗门别。三解..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六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六(疏第七余)沙门智周撰论。庄严论许心似二现等者。按隋所译论第五云。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贪光.及信光二光无二法 释曰。求唯识人应知能取.所取此之二种唯是心光。如是..

瑜伽论记卷第十九

瑜伽论记卷第十九(之上)(论本第七十至七十二)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七十次第三明智光明胜利。初辨智光有五胜利。复辨智光有十五德。前中言与第一乐与第一趣者。玄云。菩提名第一乐。涅槃名第一趣也。..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本)沙门智周撰论。此所妄执至自性差别者。问法中自性差别可知。我二云何 答但总为我名为自性。遍常等差名为差别。即离蕴等皆悉准知。亦即因明我为自性差别等也。论。皆似所..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中大慈恩寺沙门基撰论。喻有二种。述曰。自下第三示喻之相。文段有三。一标举。二列名。三随释。此初也。梵云达利瑟致桉多。达利瑟致云见。桉多云边。由此比况。令宗成立究竟名..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之上)(论本第七十四至七十五)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七十四解三性中有其三颂。前卷已释初颂七门讫。今此卷初解第二颂有九门。摄是第一。无性第二。知等是第三。密意等第四。所行第五..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