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玄论卷第四

法华玄论卷第四胡吉藏撰初明一乘义即释会三归一义。问。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云何名为无二无三耶。答。有人言无二者无声闻缘觉二。无三者无偏行六度菩萨乘。又昔三乘皆是方便。..

法华文句记卷第三

法华文句记卷第三(上)唐天台沙门湛然述「教菩萨法」明因人所依,此去仍带异名以释,故加之以处。处为能生之一法,一法秖是究竟相,故云谛理。谛理乃与法华不殊,故灯明佛叹《法华经》,亦云「教..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七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七天台沙门湛然述五约譬中二:初叙傍正意,次正明用譬。初言「兼明」等者,三兽二珠约开合为喻,黄石中金约破会为譬;虽此二意,正为显体。次正明用譬中二:先正释三譬,次「..

法华玄论卷第五

法华玄论卷第五胡吉藏撰开方便门示真实相。问。云何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耶。答。开二种方便示二种真实。二种方便者一教方便二身方便。二种真实者一教真实二身真实。问。何故唯开此二相耶。答。三世..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八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八天台沙门湛然述三明判中自二:列章竟,次释。初章中二:先分别能所麁妙,次问答释疑。初文二:先略立能所,次以两种四句分别,前教、次味。前四句者,列、释。若以理为言则..

法华文句记卷第四

法华文句记卷第四(上)唐天台沙门湛然述次正解释者,初释事理中,先释,次所以。释中先释理,云「理是真如」至「为实」者,理实何在?在心意识,故理无所存;遍在于事,故事名权。故《俱舍》云:..

法华玄论卷第六

法华玄论卷第六胡吉藏撰论罗汉知一乘不知一乘义。问。得罗汉意即自知一乘。为得说法华方乃知耶。又方便品以简真伪章二文相违。初云若实得罗汉不信此法无有是处。若不信此增上慢人。非阿罗汉。此..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九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九天台沙门湛然述五教相中二:先明来意,次开章解释。初文中又二:初正明来意,次「但圣」下述开章意。初文云「若弘法华」至「有阙」者,法华前经,但当文判释于义未失,当文..

法华义疏卷第二

法华义疏卷第二胡吉藏撰序品之二「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下,此第二、明开发序,亦有六章:一、众集序;二、说经序;三、入定序;四、现瑞序;五、疑问序;六、答问序。及前证信序,合十二序也。由..

法华玄论卷第七

法华玄论卷第七胡吉藏撰信解品譬喻义光宅师为九譬。一者父子相失。二者父子相见。三者唤子不得。四者唤子得。五者教作人。六者付财。七者知子志大。八者委家业。九者得家业欢喜。评曰。此譬难明..

法华文句记卷第五

法华文句记卷第五(上)唐天台沙门湛然述「法华论云」去,引《论》释也。《论》有三文:初约三乘,意令二乘与菩萨乘同得同有。于中先引《论》,次「论言」下解释论意。云「次第」者,与令解释次第..

法华玄论卷第八

法华玄论卷第八胡吉藏撰论曰。转法轮具四义。一轮二转三方四降敌。轮者大乘以无生灭观为体。小乘以生灭观为体。大乘无生观为轮。略具十义。一唯圣王有余人则无。唯无所得圣王有此无生灭观。有所..

法华义疏卷第三

法华义疏卷第三胡吉藏撰方便品第二之一有四重门:一、来意门,二、释名门,三、同异门,四、通别门。问:此经玄音始唱叹佛智甚深,多宝赞善称大慧平等,故文虽七轴宗归一乘。今以何义初明方便?..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十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十天台沙门湛然述次难六宗,先指四宗与前同竟,已如前破;次「今问」下真常二宗对并为难,又二:先以同异对并,次「何者」下释不异。又二:先释异非妙法,以生灭虚伪故;次「..

法华玄论卷第九

法华玄论卷第九胡吉藏撰宝塔品密开本迹义河西道朗云。上来开三显一明法华体竟。从此去辨果门。谓法身常住理非存没。注解云道非存亡古今一揆。然则裂地诵塔以表双林非灭。交莚接嚮微显丈六非真。..

法华文句记卷第六

法华文句记卷第六(上)唐天台沙门湛然述次偈文者,上云偈文领解各陈,前长行中以身为领、以意为解,全似各陈。而言合者,领中合解、解中合领,故云合耳。今言各者,三业各有领之与解,虽似合明,..

法华玄论卷第十

法华玄论卷第十胡吉藏撰论分别功德品生数义问曰。经言八生乃至一生。据何义此说。答。注经云。体寿量之深玄。神凝绝崖之境。岂感生数差别不同。由强心不一发机处异。故此品位不同以示学人耳。色..

法华义疏卷第四

法华义疏卷第四胡吉藏撰方便品之二「比丘比丘尼有怀」下,第二、偈颂。有一百一十四行,分为二:初四行,颂缘起;次一百一十行,颂正说。上缘起有三,今略不颂许说诫听也,颂第二毁不净众,颂第..

法华文句记卷第七

法华文句记卷第七(上)唐天台沙门湛然述释信解品有人以信解相对为四句,钝根正见信而不解,利根邪见解而不信,利根正见有信有解,钝根邪见无信无解。初二二句依何得名?若第三句当此品者,若约小..

法华义疏卷第五

法华义疏卷五胡吉藏撰譬喻品第三所以有此品来者,斯经文虽七轴,宗归平等大慧。但入此大慧有种种门,或从法说门入,或从譬说门入,或从亦法亦譬门入,若因此三门悟入大慧,则三种是门;若因此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