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玄义记

观音玄义记卷第一宋四明沙门知礼述知礼俯伏惟念。早年慕学投迹宝云。遇授法师讲说此品。神根既钝遂数谘疑。先师念我学勤。不辞提耳。故所说义麁记在心。昔同闻人今各衰朽。虑乎先见不益后昆。共..

观音义疏

观音义疏卷上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此文既别出大部。有人亦作三段分文。谓初问去为序。佛答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复有云经家序者为序。无尽意白佛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今师有时亦作三..

观音义疏记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宋四明沙门知礼述释疏二。初释题目二。初正释题。义者。宜也。谓解释经文使合宜也。又义理也。斯盖智者入法华三昧。于观行位中见第一义理。以此义理解今经文。疏者。通意之辞。..

金刚三昧经论

金刚三昧经论卷上新罗国沙门元晓述此经略开四门分别。初述大意。次辨经宗。三释题名。四消文义。第一述大意者。夫一心之源离有无而独净。三空之海融真俗而湛然。湛然融二而不一。独净离边而非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二大慈恩寺沙门 基撰经曰。是薄伽梵住欲界顶他化自在天王宫中。赞曰。自下第四明说教处。于化土中略彰四德以显经胜举化胜。处以表报身及法身土亦含实德。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三大慈恩寺沙门 基撰经曰。尔时世尊复依遍照如来之相。赞曰。上来第一明实相境法。此下第二寂静法性现等觉门。即是观照正智体境前门。真性此明智相。于中亦..

金刚般若疏

金刚般若经义疏卷第三胡吉藏法师撰须菩提白佛言颇有众生者。此下第二段明信受波若义。所以明信受者。上说波若即是能被之教。今明信受即是所被之缘。此即是缘教相称。若缘非教缘此教则不称缘。若..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第四长水沙门子璿录四、如来正说二初、正答所问二初、举总标列以牒问经「诸菩萨摩诃萨」者。问:「前举当机,云善男子、善女人。洎今答处,何言菩萨摩诃萨耶?」答:「大心未..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第六长水沙门子璿录第十四疏初标章若无菩萨者。指疑起处。此同第十二于十一中来,但起则同时,断则次第也。诸佛下。顺他以立理也。既无菩萨即无此事,无佛不成菩提,即是生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三四明沙门柏庭善月述尔时十号下。二发起序文为五。言尔时者。谓当尔众集之后。现瑞发起之前。适当是时也。十号等者。是教主万德位号也。所以发起时众渴仰..

仁王般若经疏

仁王般若经疏卷中三吉藏法师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菩萨教化品第三前品依空护佛果。即方便智实智。此品依五忍十地化众生。即实智方便故言教化品。前品非无因为成其果。此品非无果为成其因。又起..

仁王般若经疏

仁王般若经疏卷下五胡吉藏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第五正说六品中上来三品明能护般若辨经力用。生菩萨二利能护佛因果。及知四生相寂了语因果本来不二。得出世利益已竟于前。今此一品明所护..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卷中(本)西明寺沙门圆测撰教化品第三将释此品。略有二义。初解品名。后正释文。菩萨化生。以善示众名教。令彼改恶为化。品义如上。或可教众离恶。化令住善。故名教化。依本记云。此品宗..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卷下(本)西明寺沙门圆测撰护国品第五将释此品。略有二义。一释品名。二正释文。释品名者。若依本记。国土有二。一世间。二乘凡夫。二出世。十信至十地。贼有二。一外。劫盗禽兽等。二内..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中一青龙寺翻经讲论沙门良贲奉 诏述观如来品第二明观照般若。从此第二明观照中文分为二。且初第一波斯匿王问。经。波斯匿王白佛言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智云何照..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青龙寺翻经讲论沙门良贲奉 诏述护国品第五解曰。大文第二后之三品明其外护。初护国品正陈外护。不思议品表殊胜德。后奉持品彰奉持人除诸灾难。先明外护王等廼诚示..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二上天台智者大师说四、正论今意,为二:先、略用彼名显于妙义。因具三义者,一法界具九法界,名体广。九法界即佛法界,名位高。十法界即空、即假、即中,名用长。即一而论三..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天台沙门湛然述初文「云何」下至「出乳味相」者,此文以华严说大,未游鹿苑,詺之为顿。此是顿部,非是顿教,以彼部中兼一别故,人不见者便谓华严顿于法华者误矣。下去准说。..

妙法莲华经义记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义记卷第二光宅沙门法云撰「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此下尽偈,是第四发问序。亦有两段:第一,经家叙弥勒自欲问之意;第二,从「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下竟偈,是正问也。又此两段之中各..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三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解曰。重颂前义也。从此第二偈颂重明。于中分三。初有一行。总明三贤。次有十行。别明十地。后有一行。结申佛果。且初第一总明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