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义记

维摩义记卷第四(本)沙门慧远撰第十六中初电天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明无明二返举二相。分别有二。一随相说闇惑之心缘而不了名曰无明。缘智显了说之为明。二约心说。妄心性闇。设有缘解亦是无明。..

净名玄论卷第四

净名玄论卷第四(宗旨上)第二论宗旨凡有二。一总定宗旨。二别释二智。一总定宗旨者论曰。已知名字。宜识旨归。旨归不同。凡有四说。有人言。此经名不思议。即以不思议为宗。标净名。叙能说之人。..

维摩义记

维摩义记卷第四(末)见阿閦品者。因行既成入佛境界能见诸佛。此品具论。于中初明见释迦佛后见阿閦。从后立称。名见阿閦。阿閦胡语此云无动。此品明见无动如来。是故名见阿閦佛品。问曰。此品亦见..

净名玄论卷第五

净名玄论卷第五(宗旨中)慧日道场沙门胡吉藏撰三论境智门智非孤生。必由境发。故境为智本。境非独立。因智受名。故之智为境本。非境无以发智。非智无以照境。非境无以发智。故境为能发。智为所发..

维摩经略疏卷第四

维摩经略疏卷第四(小卷十一)天台沙门湛然略弟子品初此品次方便品来者。为破无为缘集成净佛国之教。已如前说其意乃多非凡所测。今亦略用三意通释此品。一正明此品来意。二略释弟子义。三入文解释..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二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二钱唐沙门释智圆述四的出化主二。初来意。九十六种者准九十六道经彼经二卷委明相状。于中一道是正。即佛道也。九十五皆邪。华严大论或曰。九十六皆邪者以大斥小也。故百论..

净名玄论卷第六

净名玄论卷第六(宗旨下)十常无常门略明四句。一境智俱常。唯大乘有之。小乘无也。以小乘凡圣之智皆无常故。但大乘境智俱常。可有三义。一常智照实相境。如果法观照般若照实相般若。二常智照虚空..

净名玄论卷第七

净名玄论卷第七(会处上)第三论会处凡有二门。一释会处。二明净土。论云。欲遍通众教。宜具三门。一知名题。二鉴旨归。三识分齐。上已叙其二。今次论第三。第一释会处江南旧释。以室内外。分经为..

维摩经略疏卷第五

维摩经略疏卷第五(小卷十四)天台沙门湛然略弟子品之五佛告富楼那五命富楼那文亦二。一命问疾二辞不堪。所以次命者以弟子中说法第一。富楼那是姓从姓立名此云善知识。弥多罗尼即是母名。此云满愿..

维摩经义疏卷第二

维摩经义疏卷第二胡吉藏撰 佛国品末 方便品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序分为二章。证信已竟。今是发起序也。证信亦名通序。通是同..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三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三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二就两下随文释义二。初略叹形声两益二。初分科。二初又下随释二。初叹形益二。初分科悬示二。初分科。二大经下悬示三。初引大经。亦色非色者以显佛性不..

净名玄论卷第八

净名玄论卷第八(会处下)第二净土门此经始末盛谈净土。二处四会。义势相关。法华玄论虽已委释。余未尽者。今当略陈。依梵本初。犹是序品。译经之人。改为佛国。为佛国中。有三章经。初云。众生之..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四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四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二观心二。初正释观心因果二。初正示因果二。初明修观行因。事理相资者荆溪云。事即如前十七句。理即指今直心是也。事理不善者事理二惑也。佛土净故即境..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二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二(本)大慈恩寺沙门基撰经。皆获第一(至)波罗密多。赞曰。此显能到彼岸功德。即是十种波罗密多。第一者。显其十度。皆能具修。纯是无漏。然此十度。在地前位。于一行中。唯修一..

维摩经义疏卷第三

维摩经义卷第三胡吉藏撰弟子品第三资视师如父。自处如子。师处资为弟。自处如兄。敬护合论。故名弟子。依内义。学在佛后为弟。从佛口生为子。佛生物惠命为父。在物前悟称兄。故法华云。世间之父..

维摩经略疏卷第六

维摩经略疏卷第六(小卷十八)天台沙门湛然略菩萨品之二为从下二约无生行破一生受记。所以约行破者乃由弥勒以有伏难。难云理无受记可然。何妨缘无生行。行成智断得菩提记。文为四。一双定二双破三..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五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五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三劝求佛身二。初分科二。初标下随释三。初标章二。初述意。二徵释四重。初重二。初问二答二。初双标。方便两教即藏通。常住佛身即别圆。二何故下双释。..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三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三(本)大慈恩寺沙门基撰显不思议方便善巧品第二于中略以四门分别。一科品次第。二诸方便摄。三释品名。四出品体。科品次第者。身下有十一品。是第二正陈本宗分。一显不思议方便..

维摩经义疏卷第四

维摩经义疏第四胡吉藏撰菩萨品第四具足梵音。应言菩提萨埵。菩提云道。萨埵名众生。道谓所求之法。众生为能求之人。上弟子之称。敬让合论。今则菩萨之名。人法双举。此品来意。有五因缘。一者命..

维摩经略疏卷第七

维摩经略疏卷第七(小卷二十一)天台沙门湛然略问疾品之二且置下四正明问疾。上来言谈是宾主相见之仪。非其正意。神解既齐辨无穷尽妨宣佛旨。故言且置是事。文为二。一前宣佛旨二文殊自述。本衔佛..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