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维摩诘经卷第八

注维摩诘经卷第八后秦释僧肇选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什曰。有无迭用。佛法之常。前品说有。故次说空门。复次从始会以来。唯二人相对。余皆默然。今欲..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四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四广说诤论凡二十科 第一释于一名法说无量名一义无量名无量义说无量名乃至第一义中说世谛等 不为五种人说五种法谓不为悭者赞布施等 广释所以语魔王云过三月当涅槃缘起 第..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五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五第六释十二因缘或是有为或是无为 第七释或说心常或说无常 第八释五欲乐或障道或不障道 第九释煖顶忍世第一法或在欲界或在三界 第十释或谓布施唯在意业或是五阴 第十一..

维摩义记

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沙门慧远撰弟子品者。此品之中命声闻弟子问疾。良以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从其所告以题章目名弟子品。次随文释。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对上生起以释来意。..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六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六广释一阐提计无因果事 论阐提生善根义 论阐提断三世善根义 明断善根人有佛性义 广释九住八住等五种六种七种佛性义 广说解佛性不同皆失中道迦叶品之第四迦叶菩萨白佛言..

注维摩诘经卷第九

注维摩诘经卷第九后秦释僧肇选菩萨行品第十一是时佛说法于菴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肇曰。至人无常所。理会是隣。如来净名虽服殊处异。然妙存有在。所以来往兴化。共弘不思议..

维摩经玄疏

维摩经玄疏卷第三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撰第三明四教分别者。前明三观释净无垢称约理智无惑。智能称理称缘故受净无垢称之号。但以众生机缘不同。致有顿渐之异不定秘密之殊。是以古今诸师各为理释..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七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七广明中道因果相生举乳酪为譬 广辨七种语因语果语等 举恒河中七种众生譬 释第一常没所谓一阐提 释第二暂出还没谓信不具足等 释第三出已则住谓闻法思惟如法而住等 释第四..

注维摩诘经卷第十

注维摩诘经卷第十后秦释僧肇选法供养品第十三尔时释提桓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什曰。维摩诘接妙喜世界来入此境。及上来不思议..

维摩义记

维摩义记卷第二(末)次告罗睺令往问疾。对前八人明行修法。此对罗睺明其发心出家之法。罗睺佛子此名覆障亦云不放。在母胎中六年不出。故名覆障及不放矣。何故处胎六年不出。以宿缘故。缘如经说。..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八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八释第六行已复住广辨阿那含 释第七到彼岸广辨罗汉乃至诸佛 辨二人谤佛法僧一以不信故谤二以谬解故谤 释七种果谓方便果报恩果等 释佛性非有如虚空非无如菟角义 广释佛性..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九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九辨三种业谓身口意 辨四种报谓黑报白报杂报不黑不白报 广辨烦恼业更相生义 论世第一法有漏无漏义 广辨三十七品作九种名说谓主胜导等 广辨十想 广辨七想迦叶品之第七善男..

维摩经略疏卷第二

维摩经略疏卷第二天台沙门湛然略佛国品之二复有万梵下三辨杂众证成不谬。此中具有大小凡圣故名为杂。此有权实。实随业生。若法身住二十五三昧。应迹受生此谓权也。故上叹菩萨云。而生五道以现其..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七十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七十(憍陈如品第廿五)释灭无常色获得常色 破外道论阇提首那第一 婆私吒第二 先尼第三 迦叶第四 富那第五憍陈如品第二十五桉。僧亮曰。第四流通分也。陈如是弟子之长。先受偏..

维摩经略疏卷第三

维摩经略疏卷第三(初小卷九)天台沙门湛然略方便品之初此品次佛国来者。即是为破有为缘集显不思议法身扶成如来净国之教。大圣意多今略为三。初明此品次佛国来。二略释方便义。三入文解释。初意者..

维摩义记

维摩义记卷第三(本)沙门慧远撰次释其文。此品有二。一维摩文殊问答辨法。二文殊所将八千大下明说利益。前中先遣来去之相。且置已下问答辨法。来去覆真故须拂遣。维摩先言。文殊后述。维摩言中。..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七十一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七十一梵志名净第六 犊子梵志第七 纳衣梵志第八 弘广婆罗门第九 阿难为魔所娆事 说阿难初为侍者缘起 为须跋陀说法憍陈如品下复有梵志名曰清净(至)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桉。僧..

净名玄论卷第二

净名玄论卷第二(名题中)后释本名门论曰。由体不二之理故。有无二智。由无二之智故。适化无方。适化无方则施教不一。施教不一故称诏不同。是知不二之门为名本也。上已显其名本。今次叙其本名。叙..

维摩义记

维摩义记卷第三(末)下明所成。所行是其功用之道所成是其无功用德。所成有二。一所成人。二所成事。依前利他化益天女。成就出世不思议德名所成人。依前自利。成就净报所居之室具八未有名所成事。..

净名玄论卷第三

净名玄论卷第三(名题下)三别释法门有三门。先释不思议门。次释解脱门。后释法门。先释不思议有四。一来意。二释不思议名。三辨不思议体。四释不思议名多少。第一来意者。问。诸方等教。皆是不思..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