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八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第二佛子下。疏文有三。初举数总科。二或略不具下料拣。三细论一相下大科。于中先纵成经次。后今以类例下大科十九。言斯即顺..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辨世间所不知见觉菩萨知见觉 广辩菩萨修戒相 广诫弘通法者之轨则广释六念第一辨十号释婆伽婆等梵行品之第五迦叶菩萨言如佛世尊(至)不名世间不名非世间。桉。僧亮曰。不名..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十九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十九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梵行品之四起卷。是第二叹经灭恶之能。恶即阐提四重五逆皆能灭之。旧解阇王是实逆。经力能灭非无此义。而密迹经云。阇王是方便示现灭逆之..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德王品瑶亮云。五行是略。十功德广。一二功德广圣行。乃至九十功德广病行。太昌宗云。从初至六广前三行主对相应。后四广后两全不相应。光..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一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一释念法无相 念僧为福田 念戒为桥梁 念施为菩提因 念天是第一义天 辨三品入胎差别 解迦叶佛法七日灭义 明涅槃经流通则佛法不灭 明恶世声闻取相失理佛法则灭 出不得食十..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二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二阿阇世王六臣说邪见事 耆婆慰喻阿阇世王事梵行品之第七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至)父王无辜横加逆害。桉。僧亮曰。列在品末者。有四意。证经多义。一证慈等怨亲。二证慈..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一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一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德王品之二起卷德王问。若犯重下第二明违因。于中为三。谓问答领解。冶城为六问。开善为五问。只是三意。初两问四罪。次两问一阐提。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九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疏。答第二会所行问者。以不思议法品中出现即第二会所行故。疏二释名者。疏文分三。初正释。二若唯约化下结弹..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三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三耆婆劝阇世王诣佛 广说杂缘起事 出频婆娑罗于空中劝阇世事 释月爱三昧义 为阐提作一柱殿义梵行品之第八王今且听释提桓因(至)所有重罪必当得除。桉。僧亮曰。昔未说治罪..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二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二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德王品复次下。二明知宿命又二。初正明宿命。次念过去。简异准前可知。略不具说也。复次云何下。三重释他心又二。先横知六道。次竪知十..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三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三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德王品之六起卷第九功德。开善云。第一至第六。始不闻闻至金心。第七第八。始于善友至慧解脱。第九第十。始于信心至三十七品。此卷即是..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四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四(婴儿行品第二十一)佛为阿阇世王说二十法门 辨婴儿行梵行品之第九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至)犹如微妙真金之山。桉。僧亮曰。犹有疑佛不垂慈救。罪不得灭。当知无定相者。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始本无二绝二碍者。此有二意。一则众生本有佛智。是则本觉不碍始觉。如是而证名无碍智。二者断障显了则无烦恼所知二碍。疏。合..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五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五(德王品第二十二)广出是有三乘无三乘等事 释闻不闻义。谓三世声并不可闻德王品第二十二桉。僧亮曰。已说五门。次说行之所得功德也。僧宗曰。此品广前五行也。功德是行..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四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四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师子吼品之一下复次善男子下。二别举遍义应遍一切。别举四种遍有中道。一颠倒上下。二生死。三断常。四因果。他解。此四是中论八不。不..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五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五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师子吼品之二起卷是第二劝修。初劝修后论义。上云十住闻见至佛眼见。若欲闻见眼见。应当受持十二部经。故有劝修。师子吼言下。第二论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一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三显种类者。疏文有三。初总明深广。二今自狭下正明种类。三有余无余下对经辨定。二中言余无余者释有多义。依小乘中自有二义..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六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六琉璃光与佛论生不生义 辨四相常无常义 出往生不动国义 辩涅槃本有举闇中井及七宝等譬 显五种因义谓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长因远因辨六度有得名波罗蜜有不得义德王品之第二尔..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六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二十六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师子吼品之三起卷。第三明缚解。众生虽有佛性。为惑所覆不能得见。须修万行解生惑尽。佛性理彰故明缚解。文有五番问答。初问答中初问为..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七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七辨护法等四种罪人不定义 论阐提断善根义 广辩诸佛非天非非天等事 辨三漏义 辨七漏义德王品之第三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至)是名不闻而闻。桉。僧亮曰。上说有为作因无常..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