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长者李通玄撰第六段又普眼菩萨闻如来称叹普贤清净功德有三十二行经。于此段中复分为七段。一尔时普眼菩萨已下至俱亦不见有三行经。明普眼菩萨以十不可说三昧求觅普贤亦不能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一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十地品第二十六(入第三十四经)初来意者。为答普光十地问故。夫功不虚设。终必有归。前明解导行愿贤位因终。今明智冥真如圣位果立。故有此..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八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如来名号品第七(入第二会)疏。二会来意者。于中有二。一对后辩来。以一分六会。今是初故。又前举下对前辩来。疏。又远答名号海问..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一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一长者李通玄撰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将释此品约分三门。一释品来意。二释能说法主。三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明前品说自佛三业二智入不思议际遍周广大无限饶益众生。此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二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第六尔时金刚藏菩萨说。此下请分中三。初说已默住。二是时下三家五请。三尔时金刚藏观察下。许说分齐。所以默者。将欲演之必固默之。欲令..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又究此四下。第四无作四谛。文中亦三。初总明。言非唯但空者。拣上无生但显空义。便为真实正是所宗。二今了下别示四相。阴入..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二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二长者李通玄撰如是已上如来出现十无量法。一一法皆有十喻。如经具明。如佉陀罗山者。是木名。尼民陀罗此云持边山。目真隣陀山。此云解脱。此是解脱龙所居处。优波尼沙陀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三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第二正显偈词。有十二偈。大分为二。前七显义大。后五明说大。今初分四。初四偈总显地智微妙。二有一偈类地行微。三有一颂寄对。彰微。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第二节疏。如泥中刺不觉其伤者。爱欲所覆犹如溺泥不知其伤。言如疮中刺者。即是肉刺故。涅槃中名为息肉故。彼十三经云。深观此爱凡..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三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三长者李通玄撰六随文释义者。从初列众之中有二义。一释菩萨名。二释声闻名。初释菩萨名中。有六段意趣。一从初一百四十二箇菩萨。以普贤文殊二菩萨及佛。是总该五位及法界因..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四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自下大文第三佛子此菩萨以大悲下。安住地分中三。初总明安住。二所谓下。别显安住。三佛子菩萨以成就下。总结安住。今初。文有三句。一大..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一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初来意等者。疏文有二。先标。后通。谓下释。通中二。一分来意直尽第七会来。二生解因中。下唯明下三品来意。于中二意。一依..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二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由无方有下。上辩不相乖。今明相成。然事理相望略有三义。一相违义。二不相碍义。三相作义。今用后二。其第一义是问家所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五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第三摄报果利益胜中分二。先明在家果。后是菩萨若欲下出家果。前中复二。初上胜身显其报胜。后能以大施下。明上胜果显其行胜。今初阎浮王..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三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又后三偈下。第二襵叠重释。上之十偈从后渐收。于中有二。先正收后结叹。前中自有三重。第一收后三偈。为三无性观者。唯识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六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第三发光地所以来者。前戒此定义次第故。又前三地寄同世间施戒修法前二施戒竟。今此显修故。深密云。前位能持微细戒品。未得圆满世间等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七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第二佛子下得五神通。明行功用果。前内怀慈济之心。此外现救生之用。从多分说但为邪归。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拥曰通。文中有五。一神境。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四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第七正行甚深。疏二何故下。疏文有二。先总彰大意。二前四下别释经文。疏。杂集第七说诸烦恼等者。解妨。问既分根本随惑。云何皆..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四

新华严经论卷第三十四长者李通玄撰从此已下七卷。总是善财善知识。自此已下十箇善知识是十住门。一示善知识所居方面者。何故令往南方。以明託方隅而表法。以南为正。为离为明。以离中虚。以中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五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诸佛菩萨始自发心下。文中有三。初列十恩。二结成恩重。三者引证。初十恩者。一发心普被恩。二难行苦行恩。犹如慈母嚥苦吐甘..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