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九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九(第六会)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将释此文四门同前。初释名亦二。先释会名者他化天会约处为名。谓他化作乐具自得受用显非己力。表入地所证真如非由缘造故名也。..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四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四长者李通玄撰第二会六品经。明菩萨信心门。于此一会之中。自有序分正说分流通分。从第十二卷初尔时已下有四行半经。是序分。已下至贤首品。是正说分。贤首品末有三行半经。是..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是尽初地说分)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自下解脱月第二请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三。初总告请。二是大菩萨下叹众正请。后是故下结请。就正请中十句。初直心清净者是总句。谓正..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二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第四法性融通门者。谓真如既具过恒沙德。如所起事亦具德无尽。以真法性融通诸事故无碍也。文中二。先总。后别。总中二。一拣非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五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第五福田甚深。问中初标告。以福田是照导引生。又施为诸度之前导。故问目首也。二显问端分三。初举法按定。佛为生福之田。名为福田。田德无..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五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五长者李通玄撰第三西方过十佛刹微尘数已下可四行经。于中十法如前。一举佛刹方面者是西方。二举佛刹远近。义如初释。三举世界名色者。名莲华色。为明十信位中进修渐胜心如莲华..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一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一(此尽第二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四校量胜分。菩萨住此中胜三乘故。前初住及安住已说过小。何故至此方说胜耶。释云。菩萨诸行是事皆过。前是初住及正住过。今地满胜故亦辨..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三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下云第四引证。初引普贤行品。如前教缘中辩。疏。第六摄境唯心体等者。疏文分二。先总明。后然有下。开章别释。前中亦二。先正明..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六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六长者李通玄撰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中初两行叹法王唯一法一身一智。已下八行颂。于中大意有四。一叹差别佛土因本回向心所成。为明回向心就根益物身土教仪悉皆就根。二明诸佛自报..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四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统收所计不出四见下。第二统收十一为四计。即百论意。于中二。先正明计。后若计一下。对因果明。皆广如百论。疏。虽多不同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贤首品第十二初来意者。夫行不虚设必有其德。既解行圆妙必胜德难思。收前行愿成信德用。故次来也。又前智首举果徵因。文殊广显其因。略标其..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二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二(此尽第五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三明地中亦作七门。初释名者。唯识第九云。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名发光地。解云。由得胜定发修慧光。由得总持发闻慧光。金..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七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七长者李通玄撰第二菩萨名一切慧世界名波头摩华。佛号无尽月。于此义中义分为五。一释菩萨名。二释世界名。三释随位进修佛果之号。四释其座体。五定其所来方面。一释菩萨名者所..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五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疏。第七部类品会下。此章有二。先辩来意。后于中四下。开章解释。疏。摩诃衍藏是文殊等者。即结集法藏经说。有三阿难。一阿难。此..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七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已下第十六经)初来意者。先辨会来。前信此解。义次第故。又答十住问总有二段。前信是住之方便。此明正位故次来也。二品..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八

新华严经论卷第十八长者李通玄撰第二随文解释者。如前挍量初发心功德四十段文中。最初一段帝释请。如文可知。第二文中。举初发心有十种广大难知法。如文可知。第三段中。正举供养广大。第四段中..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尽第七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六现前地亦七门同前。初释名者。摄大乘云。由缘起智。能令般若波罗蜜多现在前故名现前地。世亲释云。谓此地中住缘起智。由此智力令无分别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第四告诸下。本分文分为三。初总显体相。次标以许说。后别陈其名。今初。然十住体略有三种。一约所依。即前三昧。依此说于十住法故。论云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六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第九总释名题中。初总标章。疏。今初总题下。别释。于中二。先释总题中三。初标举。二一通显下列章名。三今初诸经下别释。于初章中..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四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四(尽第十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八地七门同前。初释名者。不动名亦有三义。一约一义。摄论云。由一切相有功用行不能动故名不动地。无性世亲并同此释。无性释意。第七地中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