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九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三诸四大种依何定灭。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显诸佛出现世间有大功德故。如施设论说。..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四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十如是已辩随眠并缠。世尊说为漏瀑流等。为唯尔所为更有余。颂曰。由结等差别复说有五种论曰。即诸烦恼结缚随眠。随烦..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四问如是四食。几牵当有令现在前。几持今有令相续住。有作是说。一牵当有令现在前。谓意思食。..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五如契经说。邬揭罗长者白佛言。世尊。我于一时自手执杓施僧饮食时。有天神空中语我。长者当..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五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十一所辩随眠及随烦恼。于中有几唯依意地。有几通依六识地起。颂曰。见所断慢眠自在随烦恼皆唯意地起余通依六识论曰。..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二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缘纳息第二之二问若坚不坚物转相作者。诸法云何不舍自相。云何相作。如水性软至冬凝结。斧斫犹难金等性坚。..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六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十二如是已辩诸惑对治。修能对治胜进位中。所断诸惑为再断不。所得离系有重得耶。颂曰。诸惑无再断离系有重得谓治生得..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三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缘纳息第二之三欲界系大种与欲界系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谓俱有。同类。俱生互相望为俱有因。..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四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缘纳息第二之四已说成立风水金轮诸海山洲地居器已。次辨成立空居诸天大梵天等所居宫地。然彼宫殿。有说。依..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七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一如是已辩随眠等性。虽有无量。总建立为三界五部随眠等断。随所系事虽亦无量。就胜位立九种遍知。然断必由道力故得。..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五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具见纳息第三之二生欲界作色界化。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义显己义故。如譬喻者作如是说。诸所化..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六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具见纳息第三之三心起住灭分名何法。答此增语所显。刹那腊缚牟呼栗多。问此应半月等前说。所以者何。由刹那..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八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二此中余部有作是言定无实乐受唯是苦。云何知然由理教故。由何等理后苦增故。谓于一切所作事业及威仪中。若久习住皆于..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七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具见纳息第三之四问此除色想。自体云何。答慧为自体。若尔何故以想为名。由此聚中想用增故。如持息念身等念..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九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三今应思择。于圣谛中求真见者初修何行。求见圣谛初业地中。所习行仪极为繁广。欲遍解者当于众圣。所集观行诸论中求。..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八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二因相应法。与因相应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五因。谓相应。俱有。同..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四说不净观相差别已。次应辩持息念。此差别相云何。颂曰。息念慧五地缘风依欲身二得实外无有六谓数等论曰。言息念者。即..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九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三有二受。谓身受心受。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说。受即是心分..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四以无间道证预流果。修彼道时四念住。几现在修。几未来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一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五如是熟修不净观持息念。二加行已能次第引所缘不杂。身受心法念住现前。复于不杂缘法念住无间。引所缘杂法念住生。次..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