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大番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于甘州修多寺道场法有五种。一者色法。二者心法。三者心所有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何名色法。谓彼一切从四大种。四大所造所生诸色。何谓..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苦法黠可苦法黠。习法黠可习法黠。尽法黠可尽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谓形体万物皆当衰老死亡。是为苦。痴人谓可常保持。是为乐黠。可知是为苦。便不..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界品第一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敬礼如是如理师对法藏论我当说论曰。今欲造论。为显自师其体尊高超诸圣众。故先赞德方申敬礼。诸..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谅无异说。法相深微。名实繁旷。若非圆明独朗。孰能通达。自日隐頞多之山。月翳罗睺之手。时移解昧。部执竞兴。或以文释义。或以义判文。虽复..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界品第一(四十四颂)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敬礼如是如理师对法藏论我当说净慧随行名对法及能得此诸慧论摄彼胜义依彼故..

俱舍论实义疏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惣二万八千偈)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稽首薄伽众德山稽首达磨大智海稽首僧伽和合众掣斯论主及吾师我将萤耀助阳光随力弘宣对法藏为利群生法久住愿以威神见护持分别界品第..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一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埿敬礼如是如理师对法藏论我当说论曰。诸欲造论。必有宗承。于所奉尊。理先归敬。所以经主观..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序品第一诸有遍于一切法最极难知自共相独能悟解无邪乱是一切智今敬礼我以顺理广博言对破余宗显本义若经主言顺理教则随印述不求非少违对法..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二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二尊者舍利子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二法品第三之二复有二法。谓入定善巧出定善巧者。入定善巧云何。答定谓八部八蕴定。即四静虑四无色定入定善巧。谓如实知见如是补特伽..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三尊者大目乾连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证净品第三之余于此僧中者。佛弟子众中。此即显聚显蕴显部显要略义。预流向者。已得无间道。能证预流果。谓此无间证预流果。彼于欲界..

施设论

施设论卷第四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六之二论中问曰。有何所因。而能了知正觉。世尊于诸众生。大悲超胜。答世尊为见世间众生。染烦恼病..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二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二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目乾连蕴第一之二第四嗢拕南颂后沙门目连作如是说。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应问彼言。汝然此不。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九有..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三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三尊者舍利子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二法品第三之余于断不遮止者。如有一类为断不善法。为圆满善法。勇勐精进炽然爱乐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证得如理善法。彼..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三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三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补特伽罗蕴第二之二第一嗢拕南颂后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言。谛义胜义。补特伽罗。可得可证。现有等有。是故定有补特伽罗。性空论者..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五尊者大目乾连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神足品第八之余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心。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此中心者。谓依出家远..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四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四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因缘蕴第三之一嗢拕南颂过去等因与善等随增几缘几因等十十五心非因等结缚随眠等相应有六识身。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如是六识身。或..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四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四尊者舍利子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三法品第四之二电光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世有一类补特伽罗。居阿练若或居树下或住空闲。精勤修习多修习故。证得如是寂静..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五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五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因缘蕴第三之二有十种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八尊者大目乾连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无色品第十三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无色。何等为四。谓有苾刍。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五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五尊者舍利子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三法品第四之三三受者。一乐受。二苦受。三不苦不乐受。乐受云何。答顺乐受触所生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谓乐受。复次修初第二第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