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下大唐北天竺国三藏阿质达霰译心密言事法复次求心密言成验法。行者不拘净秽。食与不食持满十万当得悉地。若取线一加持一结一千八遍。戴之自护护他。若加持黄芥子或灰或水..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三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复次起坛持诵之时。先须献斋食供养圣众。即求信重佛法能持斋戒。画像之人于寂静之处。用妙好绢帛等。画摩里支..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五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一切持诵者志心归命礼摩里支菩萨分别如意轮八辐秘密相能断诸烦恼若人依法行一切皆成就此成就法。于素帛上或桦..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七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复次于曼拏罗四角。安四菩萨。东南角安唵(引)乌那野摩细娑嚩(二合引)贺菩萨。西南角安唵(引)虞罗摩(二合)摩细..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三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复次成就法。用五种甘露药五种三昧药。同和一处用涂自身。飡五味食。然后持明者观想自身本尊已。至黑..

佛说灌顶经

佛说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卷第三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天龙八部悉来在会。咸然一心叉手听法。于是异道有鹿头梵志。..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七佛所说神咒经卷第二晋代译失三藏名今附东晋录佛说旷野鬼神阿吒婆拘咒经。除众生苦患诸疾尔时鬼神即说咒曰。头留弥头留弥 陀咩多陀咩 头留咩 头留咩 头留咩 吟尼利尼利那罗那罗尼利尼利尼利尼..

佛说灌顶经

佛说灌顶咒宫宅神王守镇左右经卷第五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万七千人。清信士三万人。清信女万二千人。诸天人民鬼神龙王不可称计。皆悉来..

陀罗尼杂集

陀罗尼杂集卷第三未详撰者今附梁录摩醯首罗天王咒一首八臂那罗延天咒一首大功德天咒一首八龙王咒八首(并诸菩萨天王龙王发愿说偈)摩醯首罗天王咒我摩醯首罗天王今欲说神咒。愍念诸众生为除苦本。..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七佛所说神咒经卷第四晋代译失三藏名今附东晋录文殊师利菩萨。我欲乐说有四弘誓。何等为四。一者覆育一切众生。犹如桥船度人无惓。二者包含万物犹如太虚。三者愿使我身犹如药树。其有闻者患苦悉..

佛说灌顶经

佛说灌顶塚墓因缘四方神咒经卷第六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闻如是。一时佛在鸠尸那城。临欲灭度。千二百五十比丘。及诸弟子无央数众。诸菩萨僧数千万亿。诸天龙神四方人民悉来集会。于时末利..

佛说灌顶经

佛说灌顶摩尼罗亶大神咒经卷第八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佛愍念世间天下人民。为诸邪魅鬼神所恼。佛便结是摩尼罗亶大神咒经。于是..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二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二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 授魔记品第三 三乘行品第四 问法性品第五 菩萨行品第六授魔记品第三阿难。尔时放光如来告魔王言。阇致。汝今乃能发大勇勐具足精进。当固汝心勿..

佛说灌顶经

佛说灌顶梵天神策经卷第十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闻如是。一时佛在因沙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三万人。佛为天龙八部说法。人民鬼神各随业缘得道不同。说法既竟。于是梵王从座而起..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三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三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 菩萨行品之余 相好品第七 菩萨行品之余复次摩那婆。我先已说教诸菩萨方便修行诸波罗蜜摄众生法。凡教授菩萨令不退转。有二种波罗蜜。何等为二..

陀罗尼杂集

陀罗尼杂集卷第五未详撰者今附梁录佛说除一切恐畏毒害伏恶魔陀罗尼一首佛说止女人患血至困陀罗尼一首佛说除产难陀罗尼一首佛说除灾患诸恼毒陀罗尼一首佛说多闻陀罗尼一首佛说治疟病陀罗尼一首观..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二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二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有根名为胜。复有根名为坚胜。宫根生已。当发十心。所谓一离慢心。二生爱念心。三生欢喜心。四生作业心。五生踊跃心。六彼现前念心。七彼恶色..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三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三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于中何者名为一。其一者。非二非三。此是阎浮提人。一作因缘。又言一者无续。此是郁单越人一作因缘。又言一者。非此作。此是弗婆提人一作因缘。又言..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四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四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 相好品之余 四念处品第八 相好品之余复次摩那婆。如来有常光相成就因缘。我今当说。汝等谛听无令心乱。摩那婆。若诸菩萨于如来所。凡有造业终..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四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四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于中应知一入。应知二入。应知三入。应知四入。应知四圣谛。应知眼四圣谛。乃至意证知四圣谛。阿难。以此因缘。汝应证知如知眼故。应当证知四..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