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四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四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君臣篇第四十一(此有六部) 述意部 王德部 王过部 王业部 王福部 王都部述意部第一昔如来在世。预以末法嘱累帝释及诸国王。良由天力可以摧万邪。王威可以率..

经律异相卷第五十

经律异相卷第五十(地狱部下)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阿鼻地狱受诸苦相一 十八小地狱各有十八狱围绕阿鼻二 六十四地狱举因示苦相三 五大地狱示受苦相四阿鼻地狱受诸苦相一阿鼻地狱者(梁言无遮。又言..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纳谏篇第四十二 审察篇第四十三纳谏篇(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纳其理则言语绝。乖其趣则诤论兴。然直言者德之本。纳受者行之原。所以籍言而德显。纳受而行..

念佛警策

念佛警策卷下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纂紫柏老人集达观大师僧海州参。师问曰。汝出家为甚么。曰。为求出苦。师曰以何法而求出苦。曰。我资钝。但念佛。师曰汝念佛常间断否。曰合眼睡时。便忘了。师震..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六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六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思慎篇第四十四 俭约篇第四十五思慎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 慎用部 慎祸部 慎境部 慎过部述意部第一夫思慎防过无患之理。缄口息虑离恶之原。诫始慎终。是君..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七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七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惩过篇第四十六 和顺篇四十七惩过篇(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形骸多患理须严诫。根识昏沉宜常警策。故经曰。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但有身则为患..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八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八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诫勗篇第四十八(此有六部) 述意部 诫马部 诫学部 诫盗部 诫罪部 杂诫部述意部第一夫以立像表真化俗彝训。寄指筌月出道常规。但以妄想倒情沿流固习。无思悛..

净土证心集

净土证心集卷中传天台古和 卍莲 述西方殿对联道绍东林。宏开净土。心传西竺。大阐莲宗。佛法难思。感应道交凡即圣。心源不隔。往来情见刹如尘。步步过惟心净土。人人见自性阿弥。无去来中。三资..

净土证心集

净土证心集卷下传天台古和 卍莲 述欣厌铭(并叙)心该净秽。欣厌自兴。苦乐既已悬殊。速应舍此生彼。设使不然。则虚生浪死。徒劳其神。却如悟达国师云。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

净土全书

净土全书卷下净土果证王龙舒云。东晋远法师。倡首修净土。迨后王敏仲侍郎及钱塘陆居士。遍集感应事迹。凡二百余传。皆镂板流传。今不及尽载。取其斋戒修者。及中人修者。及罪恶人修者。及疾苦中..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九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九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忠孝篇第四十九 不孝篇第五十忠孝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 引证部 太子部 睒子部 业因部述意部第一窃闻。孝诚忠敬。高迈董[黑*敢]之贤。反慢尊亲。罪过王寄之..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报恩篇第五十一 背恩篇五十二报恩篇(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盖闻重恩三宝慈荫四生。化育十方等同一子。机无细而不临。智有来而必抚。遂使优填刻像郁尔浮光。斯..

省庵法师语录

净业学人 彭际清 重订劝修净土诗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一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一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善友篇第五十三 恶友篇第五十四 择交篇第五十五善友篇(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理之所穷唯善与恶。顾此二途条然易辩。幽则有罪福苦乐。显则有贤愚荣辱。爱..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二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二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眷属篇第五十六 校量篇第五十七眷属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 哀恋部 改易部 离着部述意部第一窃寻眷属萍移新故轮转。去留难卜聚会暂时。良由善恶缘别昇沉殊趣..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机辩篇第五十八 愚戆篇第五十九机辩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 菩萨部 罗汉部述意部第一惟夫三藏浩汗七众纷纶。设教备机焕然通解。闻苦集则哀切追情。听灭道则..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四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四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诈伪篇第六十 惰慢篇第六十一诈伪篇(此有六部) 述意部 诈亲部 诈毒部 诈贵部 诈悑部 诈畜部述意部第一夫至道无隔贵在忠言。故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出其言..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卷二 起信法疑误门人闻易行之说。往往疑而不修。即修行已久者。亦有中道游移。疑情日起。或堕前功。或趋外道。因疑而误。流弊无穷。失往生净土。原非即能成佛。所恃者常不离佛。永无..

角虎集

角虎集卷下广信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嗣寿昌经禅师)师。舒城沙氏子。生而白衣重包。荤血酒浆。不入于口。十六游金陵。听讲法华。喟然叹曰。求之在我。岂可循文逐句哉。遂礼五台静庵剃发。参寿昌数载..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卷三立愿法决定门信而无愿。信即虚浮。即有愿矣。或以此生已晚。功效难期。惟求来世为人。出家修行。此意非不甚善。殊不思今世所造之业。能必来世为人乎。能必为人。仍知佛法乎。一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