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相回向

【如相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八位。此位菩萨,成就正念正智,安住不动,不违一切平等正法,严刹度生,皆顺如相,而为回向。参阅‘十回向’条。..

如理

【如理】如理是唐代唯识宗三祖智周的弟子,著有《成唯识论义演》及《成唯识论演秘释》二书,唯内容则流于琐细,而无甚新义。

妄心

【妄心】指虚妄分别之心,即杂染虚假,生灭转变之心。亦即能生起善、恶业的妄识。由虚妄因缘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乃凡夫有情的烦恼执著,称为妄尘。此外,以妄心分别计度事物,..

妄执

【妄执】谓违背缘起之理,而迷妄的执著实我、实法或假名言相。亦即显现我执、法执之相。唯识宗立论,我执、法执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一、分别起的我执、法执,系受邪教、邪师、邪说之影响,由..

妄语

【妄语】十恶之一,又作虚妄语、虚诳语。特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的虚妄语。妄语戒为五戒、十戒之一。《大智度论》卷十三载,犯妄语戒而无惭愧心者,自断于至涅槃及生天之道,并有口气臭、善神远离..

死有

【死有】为有情转生的四有之一,人依于前世所造的惑业之力,招感现世果之际,其于前世临终的一刹那,称为死有。亦即于本有之后,中有之前,寿命方尽时之色心,称为死有。参阅‘四有’条。..

死苦

【死苦】为四苦之一,八苦之一。即五阴坏时或寿命终时所受之苦。《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列举死苦的五种相:一、离别所爱的财宝,二、离别所爱的朋友,三、离别所爱的眷属,四、离别所爱的自身,五..

死相

【死相】指人死时的相状。由查验人之死相,可知其往生善处或恶处,称为知死相。此说散见于大小乘经论中。《成唯识论述记》卷四载:‘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趣、恶..

耳根

【耳根】耳根是耳识发生的地方,是能闻声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耳处,十八界中之耳界。此是耳识发生的地方,耳识是依于耳根,缘于声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

五欲

【五欲】五欲有二说,一者指染著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之五种情欲。即:一、色欲,谓男女的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等的妙色,能使众生乐著无厌。二、声欲,谓丝竹与环佩之声..

耳识

【耳识】是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八识之一。指以耳根为所依,以声境为所缘,随根立名,而名耳识,产生对声境的了别作用。见《百法明门论》。..

舌根

【舌根】舌根是舌识发生的地方,是能尝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舌处,十八界中之舌界。此是舌识发生的地方,舌识是依于舌根,缘于味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

舌识

【舌识】是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八识之一。以舌根为所依,以味境为所缘,随根而立名,而名舌识,产生对味境的了别作用。见百法明门论。..

老死

【老死】为十二缘起的第十二支。色、心诸法相续变异,称为老死。有情由生到死,于念念相续存在期间,身体衰朽变化曰老,寿命终尽四大分离曰死。《佛说稻芊经》曰:‘住世衰变故名为老,最后败坏..

老苦

【老苦】八苦之一。指众生衰老时所受的身心苦恼。《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列举老有五相,即:‘盛色衰退、气力衰退、诸根衰退、受用之境界衰退、寿量衰退。于此五处衰退,故称为苦。《中阿含·..

安立谛

【安立谛】安立即施设差别的意思。亦即用语言、名相来区别种种事物。反之,无差别、离名言者为非安立。非安立乃超越相对的差别,不以语言、名相表示。据《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举出安立四义,..

安慧

【安慧】梵名sthiramati,音译悉耻罗末底,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佛灭后一千一百年出世,住世年代为公元四七Ο至五五Ο年间。他是南印度伐腊毗国(又称罗罗国)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称他‘..

次第

【次第】为五位百法中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次第即顺序,诸法因果流转,有一定的顺序。《百法直解》曰︰‘次第者,依于诸法前后引生庠序不乱假立。’而《百法纂释》中谓:‘言次第者,为编列有..

似带质

【似带质】唯识宗所立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之一。与真带质相对称的似带质。例如第六识的见分缘一切色法,色法是无知的东西,其本身不会变现,是由第六识一方面变现出相分来,这叫做似带质。..

宅识

【宅识】阿赖耶识异名之一。是藏识的别义,谓此识是种子的房宅,故称宅识。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