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学

【无学】为‘有学’的对称。虽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断迷惑,尚有所学者,称为有学。相对于此,无学指已达佛教真理之极致,无迷惑可断,亦无可学者。声闻乘四果中之前三果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为..

无学果

【无学果】即声闻四果中的阿罗汉果。以其学道圆满,不更修学,故称无学果。

无学道

【无学道】又作无学位、无学地。为佛教修行阶位之一。与见道、修道合称为三道。系尽证真谛之理,解脱一切烦恼,学道圆满,而不更修学胜果之道,即指阿罗汉果。大小乘规定无学道之内容有所不同,..

无覆无记

【无覆无记】为‘有覆无记’的对称。若以道德之性质为准则,一切诸法可大别为善、恶、无记等三大类。其中,无记系指非善非不善,不能记为善业或恶业之法,又可分为有覆与无覆两种。无覆无记,即..

无痴心所

【无痴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无痴,是明达事理,不为迷惑。《成唯识论》曰:‘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所谓明解理事,是指明确理解四圣谛、八正道等佛..

无摄受真如

【无摄受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四地断微细烦恼现行障所证,此真如非我执等所依处,亦非我执取,无所系缚,故名无摄受。参阅‘十真如’条。..

无体随情假

【无体随情假】二种假之一。无体随情假,乃世间所称的我法,世间之人于心外之境执为实我实法,此法体但是妄情,为遍计所执性摄,而无实体,世人随此妄情而执虚假之我法,故称无体随情假。参阅‘..

善心

【善心】以惭愧之二法及无贪等之三根为善之自性,与之相应而生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

善心所

【善心所】六位心所的第三位,计有十一种,即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何谓善,随顺法理,于此世他世顺益于自他者,谓之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损害于自他..

善因

【善因】为善根招善果之因。《本业经》下曰:‘善果从善因生。’

善法

【善法】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浅深虽异,而皆为顺理益己之法,故谓之善法。

善法行

【善法行】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九位。此位菩萨,修力行,成就四无碍陀罗尼门诸善法慧,护持此法,令佛种不断,称善法行。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十行’位条。..

善果

【善果】依善业所招之善妙结果也。《本业经》曰:‘是故善果从善因生。’

善根

【善根】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注曰:‘什曰:谓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

善现行

【善现行】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六位。此位菩萨,修智慧行,悟入法无自性,三业寂静,不受系缚染著,而随机教化众生,称善现行。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十行’条。..

善恶二业

【善恶二业】善业即十善业道,恶业即十不善业道,见‘十善业’及‘十恶业’条。

善恶无记三性

【善恶无记三性】在唯识学上,三性有两种,一者是称为‘三自性’的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一者是善、不善、非善非不善的三性。不善即是恶,非善非不善即是无记,所以三性又称..

善恶无记三业

【善恶无记三业】指善、不善、无记等三业。即:善业又作安稳业。能得可爱异熟及涅槃之业。不善业,又作不安稳业。能招非爱异熟之业。无记业为非善、非恶之业,称为无记,即不招结果之业。换一方..

善恶业果位

【善恶业果位】指为善恶的异熟业所支配招感的果位,由凡夫到二乘无学位圣者,大乘十地菩萨的第八识,为此位摄,此位名毗播迦(Vipaka)识,义译为异熟。到了佛果位,此识纯净无漏,不是有漏业所..

善业

【善业】指善之作业,为‘恶业’、‘不善业’的对称。即能招感善果的身、口、意业。据《瑜伽师地论》卷九十载,善业之建立,系依如理作意,如实了知所缘之境,并明其结果。反之,恶业即依邪执著..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