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

【迷悟】为惑业所缠缚,称作迷;解脱惑业,了知真理,称作悟。佛教旨在引导众生转迷成悟,由凡夫趣向佛果。迷则轮回转生,悟则解脱涅槃。迷与悟实为一体两面,非异非一。如途中见绳,误以为蛇,..

【时】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时即时间,是诸法相续的分位。《百法直解》曰:‘时者,依于色心刹那展转假立,故有日月年运长短差别。’在《百法纂释》中谓:‘言时者,谓过现未来,成住坏空..

流转

【流转】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一切因缘和合的有为法,迁流变异,相续不断,就是流转。这在有情而言,一般称之为轮回。《百法直解》曰:‘流转者,依于色心前后相续假立。’《百法纂释》中..

流转还灭

【流转还灭】流转门与还灭门。迷悟相对之一双也。

浮根尘

【浮根尘】又名外根,是四大粗色所造,即眼耳鼻舌身五种器官,这是外在的根,没有生识的作用,其功能在于扶持内根,故名扶根尘。

破我

【破我】佛教不主张有一个常、一、主宰的神我(即婆罗门教的 Atman),故说‘诸法无我’,并所以破我。破我者,在破除有情对我之执著。我之执著通常不出下列三种:一、即蕴我:世间一般人的执著..

带质境

【带质境】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境,依其性质而分为三类。所谓带质境,带质即兼带本质。谓能缘之心缘所缘之境,其相分有所依的本质,而不得境之自相。此境系由心、境二者之..

等持

【等持】定的别名,意思是平等持心,心住一境,平等维持。

奘门四哲

【奘门四哲】此为玄奘门下成就最高的四位弟子. 玄奘门下上座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人称奘门四哲。神昉是新罗人,他通达三藏,精于大乘,有大乘昉之称。他尝列玄奘译场,担任笔受,著有..

唐大圆

【唐大圆】近代唯识学著名学者,太虚大师早期弘法及事业上的助手。大圆湖南武岗人,约出生于在民国前二十年左右。民国初年曾皈依印光大师,初修净土,于佛学造谙颇深。民十一年开始追随太虚大师..

唯心

【唯心】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变现,心外无任何实法存在。亦即心为万有的本体,为唯一的真实。《华严一乘十玄门》载︰‘三界虚妄,唯一心作’,即是此义。因为有情生存于迷界(三界),皆是一..

唯境无识

【唯境无识】为‘唯识无境’的对称。系承认外境为实存的主张。唯识宗十大论师之一的护法论师主张‘唯识无境’说,谓一切诸法皆唯心所现,唯有内在心识是实,而外在之境是假;对此,印度中观派空..

唯识

【唯识】梵语Vijnapti-matrata、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识者心之别名,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这是遮简迷情、外界有实我实法的存在,表显内界..

唯识九难

【唯识九难】这是小乘外道,对万法唯识教理所提出的九种质难。《成唯识论》卷九载其问答:一、唯识所因难︰此乃据何教理而立论唯识的问难。对此问难,乃《华严经》、《解深密经》等等经论之诸法..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本论系以《十地经》三界唯心之义立论,论证万法唯识,外境为内识所显现,识外无境之义,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执。本论系‘六经十一论’之一,亦为‘十..

唯识二十论述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唐代窥基撰,又作《唯识二十识疏》。这是世亲所造《唯识二十论》(玄奘译)的注释书。

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三藏译。又作《唯识三十论》、《唯识三十论颂》、《三十唯识论》等。在‘本十支’中称为高建法幢支。世亲晚年造三十颂,未造释论而入寂,此后亲胜、..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三十颂是五言四句的颂文三十首所组成,为学习唯识必读之书。本颂内容,以一切法唯识所现。即以识有非空,境无非有为宗。先破小乘外道,继明唯识之理。以文科判有三种判别..

唯识三十颂科判大纲

【唯识三十颂科判大纲】依相、性、位三分,科判三十颂如下:一、明唯识相:即依他起性之法。依他起法,仗因托缘生起,唯识所现。凡夫外道,不知唯识无境之理,执心外有别实境,因此生起我执法执..

唯识三系

【唯识三系】唯识三系,指地论师、摄论师、唯识宗三个不同的宗派。印度瑜伽行学派传入中国,最早翻译该学派经典,研究该学派理论的,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为首的地论师;其次..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