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依缘

【根本依缘】生识的九缘之一。根本,即第八阿赖耶识;依,指倚托。谓第八识为诸识之根本,眼等六识依第八识相分而得生,第八识相分托眼等六识而得起,故根本依为六识及第八识之缘。参阅‘九缘生..

根本智

【根本智】又作根本无分别智、如理智,无分别智之一。相对于后得智,乃诸智之根本,以其能契证真如之妙理,平等如实,无有差别,故亦称无分别智。此为体得究极真理的智慧,修唯识行,至通达位,..

根本烦恼

【根本烦恼】又作本惑,略称烦恼。为六作心所有法之一,与‘随烦恼’对称。此有贪、嗔、痴、慢、疑、见六种。其中见复分为五,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称为五利使;其他之五烦恼..

根性

【根性】根为能生之义;性指习性而言。人性有生善业或生恶业之力,故称根性。《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称:‘能生为根,数习成性。’。..

根所取色

【根所取色】五根所取之色,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根缘

【根缘】生识的九缘之一。根,指眼、耳、鼻、舌、身五根。谓根能生识,前五识依五根而生起,若无五根,则五识无所依,故五根为五识之缘。参阅‘九缘生识’条。..

真如

【真如】指遍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是本然的真实之意。此为遍布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也即是事物的真实相状、或真实性质。《大般若经》第三六Ο卷中,列出了十二名称,如法性、..

真如无为

【真如无为】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六无为中,前五种是或约其因来说,或约其用来说,只是方便譬喻,唯有真如无为才是诸法的法性、实相。《成唯识论》卷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

真如熏习

【真如熏习】谓真如之法自熏习众生之心。真如熏习有自体相熏习、用熏习两种。真如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具有不可思议的业用。真如本自具足无漏之法,亦成为智之境界之性;常熏习众生之心,令..

真如凝然

【真如凝然】全称‘真如凝然,不作诸法’。此为唯识宗所立之说。谓真如凝寂湛然,毫不随缘起动。唯识宗以真如为客观的、静态的,无变化、无作用的无为法,不因熏习而生诸法,为常住不变平等无相..

真见道

【真见道】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的真理,与如实断除所知、烦恼二障的阶位。见道、一心见道。唯识宗所立菩萨乘之见道,分为真见道、相见道。真见道复涵括由加行功德成就而生之正断烦恼根本智..

真带质

【真带质】唯识宗所立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之一。带质境有二种,称真带质与似带质。一、真带质,指色子所生的实法,例如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中间生出一个‘我’相(相分)来。这‘..

真实

【真实】法离迷情,绝虚妄,云真实。《大乘义章》二曰:‘法绝情妄为真实。’

真实行

【真实行】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十位。此位菩萨,修智行,成就成实了悟,言行相应,色心皆顺,称真实行。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十行’条。..

真谛

【真谛】摄论宗的创始人,西天竺优禅尼人,婆罗门种姓,后入佛教出家,博通三藏五部,究明大乘妙理。梁武帝中大同元年(五四六)来华,受到梁武帝的礼遇,本想在建业译经,因值侯景之乱,展转流..

俱大种因声

【俱大种因声】声尘的三声之一,是执受大种因声、与非执受大种因声二者和合之声,如以手击鼓,以口奏箫等,此又名内外声。参阅《执受大种因声》条。..

俱生起

【俱生起】此指与生俱来的烦恼,与‘分别起’对称。烦恼生起时有二种型态,一、分别起,是后天的,受邪师邪教邪思维的影响而生起之惑。二、俱生起,是先天的,与生俱起的。亦即不是由于邪师邪教..

俱生我执

【俱生我执】我执又作人执、生执。执著实我,与分别我执对称。一般所称的‘我’,为五蕴假合而有,若妄执具有主宰作用的实我存在,而产生‘我’与‘我所’等的妄想分别,即称我执。《成唯识论》..

俱有因

【俱有因】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火、风等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

俱有依

【俱有依】又作俱有所依、增上缘依。指与心、心所同时具有,而为其所依之法。《成唯识论》卷四载,五识之俱有所依有四种,即五色根与第六、七、八等三识。论中举出护法、难陀、安慧、净月等四师..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