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漏根

【三无漏根】指三种不受染污、不起烦恼的无漏根,属二十二根的后三根。此三无漏根,是以意、乐、喜、舍、信、勤、念、定、慧等九根为体而立,以其有增上之力用,能产生无漏清净之圣法,故称为根..

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指戒、定、慧三学。在凡夫之身为有漏(有烦恼、垢染),在圣者之身则为无漏(无烦恼、清净)。故谓圣者之三学为三无漏学。..

三量

【三量】三量,是现量、比量、非量。量是认识、知识,也是测量的准绳。如以斗量米,以尺量布,以至于以秤量物。唯识学立有三量,是明心识所具的量度。在我人的心识活动中,能认识的作用是识,所..

三解脱门

【三解脱门】指得解脱到涅槃的三种法门。略称三解脱、三脱门,即空、无相、无愿三门。一、空解脱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由因缘和合而生;若能如此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二、无相门:又称无想..

三业

【三业】业为造作、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行,此三种行为对未来的影响,就称为三业。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偷盗、邪淫等为身恶业;若不杀、不盗、不淫,即为身善..

三业假实

【三业假实】身、语、意三业,在唯识学上有假、实之分。身、语二业有假实二种,意业唯为实之一种。即:身业之假法:为取舍伸屈等身形之表色,此摄于十二处的色处中。语业之假法:为音声之屈曲,..

三摩地

【三摩地】梵语 samadhi,为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地。意译为等持、正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的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

三摩泗多

【三摩泗多】梵语 samahita,意译等引、胜定,指由定力所引生的身心安和平等。《成唯识论述记》卷六载,三摩呬多唯限于定而不通于散;然广通有心、无心,而以有漏、无漏的五蕴功德为其体性。等..

三种成就

【三种成就】指唯识宗所说的种子、自在、现行三法。成就为‘得’之异名。有情之身中为色、心诸法所属,他身及非情等为己受用之物者,皆由自识所变,故称为得。唯识家就有情可成之诸法假立三种成..

三种退屈

【三种退屈】菩萨修唯识行,在资粮位所生起的三种退屈心情,是:一、菩提广大退屈,修唯识行者,闻得无上菩提,广大深远,而生退屈之心。二、万行难修退屈,修行者以六度万行,修之甚难,而生退..

三种假

【三种假】《成唯识论》卷八载︰假有三种,曰聚集假、相续假、分位假。一、聚集假,如瓶、钵、有情等,是由多种成分聚集而成,故但所成是假。二、相续假,如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只有因果,是..

三种习气

【三种习气】指名言、我执、有支三种习气。由现行气分熏习所成者,称为习气。即:一、名言习气,乃依名言熏习所成有为法的各别亲因缘种子。此复有二:一者表义名言,能诠释义理的音声差别。二者..

三慧

【三慧】指闻思修三慧,为简择事理的三种精神作用。修唯识行,在修三学、六度之前,要先由三慧修起。此三慧为:一、闻所成慧:自善师友或善知识处、闻经典的教法,所得的知见和智慧。二、思所成..

三学

【三学】这是修行者所必须修习的三种修持,即一者戒学,二者定学,三者慧学。全称为戒定慧三学。一、增上戒学,又作戒学。戒可修善,并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二、增上定学,又作定学,定可..

三类境

【三类境】这是唯识宗的教义,即将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境,依其性质而分为三类。三类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类境的境,一般说来,是感官与心识所认识的对象,亦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

三杂染

【三杂染】染污真性,称为杂染,是一切有漏法的总名。杂染有三种,即:一、烦恼杂染,又作惑杂染。指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二、 业杂染,指由烦恼所生,或以..

三藏伽陀

【三藏伽陀】玄奘大师为了说明三类境的假实,留下了一首偈子,收在《法苑义林二执章》,及《成唯识论枢要》中。偈子是:‘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偈子的意思是,性..

大千

【大千】三千大千世界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三转法轮于大千。’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唯识宗所依的六经十一论之一,中土有三种译本。一为东晋佛陀跋陀罗六十卷华严;二为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华严;三为唐般若译四十卷华严。其中般若所译者,仅为该经的《入法界品..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