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慧《佛祖统纪》

真慧。隋大业初居蒲阪麻谷。饵黄精绝立。筑净地设四柱宝幢以奉三圣。每依像作观。挺身整念必肃肃然。一夕谓弟子曰。今见莲华载开载合将承吾足。顷之闻钟。天香西来异光骤发。已而慧亡 。..

《佛祖统纪》

慧思。陈时来居南岳。专诵法华。尝梦阿弥陀佛弥勒佛与之说法。夏竟受岁豁然大悟法华三昧所未闻经。不疑自解。后将顺世。即集门学连日说法。端坐唱佛来也。即合掌而逝..

智顗《佛祖统纪》

智顗。居天台。初往大苏山礼思禅师。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乃授法华三昧三七日法。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见灵山一席俨然未散。后于石城石像前将示寂。令唱..

慧成《佛祖统纪》

慧成。居枝江诵阿弥陀经修西方观。三十年常坐不卧。每入定见净土莲台宝树。临终之夕。人有梦成乘莲华上隐隐西没 。

慧命《佛祖统纪》

慧命。天台仙城人。临终诫门人。精进净行。众忽见阿弥陀佛领众来迎师随佛后向西而去 。

灌顶《佛祖统纪》

灌顶。章安人。临终示疾。室有异香。因诫诲弟子毕。忽起合掌。称阿弥陀佛二大士名。奄然而化 。

法喜《佛祖统纪》

法喜。常行方等礼忏。有一雉来责命。神人斥之曰。法师当往生净土。岂偿汝命。后于病中发愿。以一生所修行业回向净土。至心念佛。即见佛菩萨众来迎。端坐而化 。..

等观《佛祖统纪》

等观。居天台常诵法华。一夕澡浴而西趺坐。念佛菩萨及智者名。复说三观法门。言毕而终 。

法俊《佛祖统纪》

法俊。住碧涧寺。行法华三昧。即获悟入。示灭之日。仙乐盈空天香亘野。众见凌空西向而去 。

道喻《佛祖统纪》

道喻。居开觉寺念阿弥陀佛。日夜不废。造其像仅三寸。后于定中见佛。谓曰。汝造我像何小。喻曰。心大即大。心小即小。言讫见像身遍满虚空。告曰。汝且回本国香汤沐浴。明星出时我来迎汝。至时感..

寿洪《佛祖统纪》

寿洪。汾阳人。常念往西方。将亡见兜率天童子来迎。师曰。我心期西往不生天上。即令众念佛。遽云佛从西来矣。言讫而化 。

法智《佛祖统纪》

法智。居国清寺一心念佛。常感观音势至来下光映其身。谓所亲曰。吾生净土有日矣。谁能具食饯我。众为具之。食讫无他异。众疑其侮。宿房以候之。夜未央忽安坐床上。念佛而化。有金光自西来。江上..

《佛祖统纪》

善胄。博野人。勤笃净业。常见佛大士像放光照身。一夕疾中倏起合掌。祝曰。佛以四十八愿摄我有情。必冀此时如佛本愿。已而告众曰。佛光照我所愿无失。言讫而亡 。..

法祥《佛祖统纪》

法祥。住杨都大兴国寺。三十年修安养之业。凡有饶益必用回向。因在疾弟子闻师称佛声甚厉。又见房西壁有光若镜。现净土境相。频伽鼓翼。祥倏然而化 。..

明瞻《佛祖统纪》

明瞻。晚岁克志安养。或讥其迟暮。瞻曰。十念功成犹得见佛。吾何虑焉。后因疾于兴善寺具斋别道俗。时仆射房元龄杜如晦。皆会焉。日过午整威仪。遽曰。佛来矣。二大士亦至。竦身合掌而化 。..

道绰《佛祖统纪》

道绰。入壁谷玄中寺昙鸾之旧居也。专志念佛。日以七万遍为度。劝并汾人念佛。或以豆记所度者及万斛。四月八日集道俗为如来生朝庆会。俄见鸾空中乘七宝船。谓绰曰。汝净土堂宇以成。众复见化佛菩..

道昂《佛祖统纪》

道昂。平时修净土业。一日升高座诫饬徒众。遽揖曰。彼天众何杂沓而来。天道由来非吾愿。若净土相迎即闻命矣。因瞑目久之曰。阿弥陀佛光明照我。诸化菩萨又来会此。于是捧炉叩首陈庆。忽炉坠而化..

智琰《佛祖统纪》

智琰。居武丘。集僧俗修净业观想。每月一集五百余人。后于病中见梵僧手执宝瓶。前谓之曰。吾无边光也。却后净土所称功德宝王乃我尔。琰与寺众论曰。无边光势至大士。功德宝王其成佛之号也。我其..

神素《佛祖统纪》

神素。居蒲州讲阿毗昙成实论。愿早登安养。后病中令弟子读观经。静坐而听。既毕唱佛大士号。始终数番。至中夜安坐而化 。

功迥《佛祖统纪》

功迥浚仪人。行普贤忏。身不倚者三十年。一日普贤来乘六牙象。地皆银色。晚年专讲法华。每至药草喻品天辄降雨。又撰佛地论疏。愿回所诠之益得生净土。疏成五色异光照其室。迥曰。得于此时乘光见..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