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元颖《佛祖统纪》

法师元颖。吴兴人。政和二年。于郡城开元建智者院。日居慈霔阁。秉笔著书。自正像统纪终教藏目录凡百卷。名天台宗元录。序次古今诸师行事。为山家之盛典云。又述法华灵瑞集为十科。始于普贤证明..

法师志因《佛祖统纪》

法师志因。赐号普照。少学天台之道修净土行。五十年法服未尝去体。尝因寇扰入山避乱。唯携触服。方欲登圊。寇已逼近。师易衣石上从容洗漱。寇不敢犯。识者叹仰。谓之游行无畏。其斯人乎 。..

四祖顗禅师《佛祖统纪》

四祖顗禅师。于金陵瓦官寺为仪同沈君理仆射徐陵等开法华经题。一夏开释大义。白马敬韶等咸北面受业。自此后常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及为尚书毛喜说六妙门大建中南岳思禅师。为海东玄光法师说..

五祖章安禅师《佛祖统纪》

五祖章安禅师。于天台国清寺为法华威禅师。说止观心要唐高祖(李渊受隋禅都长安) 武德元年(戊寅尽九年)太宗(世民高祖次子) 贞观元年(丁亥尽二十三年)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章安禅师。于国清寺。示寂 ..

法师慧远《佛祖统纪》

法师慧远。姓贾氏雁门楼烦人。幼而好学。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博综六经尤善庄老。宿儒先进莫不服其深致。二十一欲渡江从学范宁。适石虎暴死南路梗塞。有志不遂。时沙门释道安。建刹于太行..

法师善导《佛祖统纪》

法师善导。不知何处人。唐太宗正观中。见西河绰禅师九品道场讲诵观经。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速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尽夜礼诵。续至京师击发四部。每入室互跪念佛..

法师承远《佛祖统纪》

法师承远。始学于成都唐公。至荆州进学于玉泉真公。真公授师以衡山。俾为教魁。人从而化者万计。有弟子法照。初居庐山。由正定聚趣安乐国。见蒙恶衣侍佛者。佛曰。衡山承远也。出而求之肖焉。乃..

国师法照《佛祖统纪》

国师法照。唐大历二年止衡州云峰寺。慈忍戒定为时所宗。尝于僧堂食钵中睹五色云。中有梵刹。当东北有山涧石门。复有一寺金书其题曰大圣竹林寺他日复于钵中见云中数寺池台楼观万菩萨众杂处其中。..

法师少康《佛祖统纪》

法师少康。缙云周氏。母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以青莲华授之曰。此华吉祥当生贵子。及生青光满室作芙蕖香。七岁未语。相者奇之。母携至灵山寺。指殿佛谓之曰。汝敬佛不遽。答曰。我佛释迦谁不为..

法师延寿《佛祖统纪》

法师延寿。字冲玄。总角诵法华经。五行俱下六旬而毕。吴越钱氏时为税务专知。用官钱买鱼鰕放生。事发当弃市。吴越王使人视之曰。色变则斩不变则舍之。已而色不变。遂贷命。因投四明翠岩禅师出家..

法师省常《佛祖统纪》

法师省常字造微。姓颜氏。钱塘人。七岁厌俗。十七具戒。宋淳化中住南昭。庆慕庐山之风。谋结莲社。以西湖天下之胜游。乃乐嘉遁。无量寿佛往生之仰止。乃刻其像。华严净行品成圣之宗要。乃刺血而..

法师慧永《佛祖统纪》

西林法师慧永。河内潘氏。年十二出家事沙门竺昙现。初习禅于恒山。与远师同依安法师。期结宇罗浮。及远师为安公所留。师乃欲先度五岭。太元初至寻阳。刺史陶范素挹道风。乃留憩庐山。舍宅为西林..

法师慧持《佛祖统纪》

法师慧持。远公同母弟也。幼读书。一日所记常敌十日。年十八与兄同事安公。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及安公在襄阳。遣远公与师。东下遂止庐山。师形长八尺衲衣垂膝徒属三百师为上首。豫章太守范宁请师..

法师道生《佛祖统纪》

法师道生。魏氏。钜鹿人。幼从竺法汰出家。披对经诰一览能诵。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明辩虽宿望莫敢酬抗。初依庐山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乃与僧睿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罗什受业。关中僧徒咸..

法师昙顺《佛祖统纪》

法师昙顺。黄龙人。幼出承训罗什。讲释群经妙尽色空无著之旨。什叹曰。此子奇器也。后来庐山同修净业。宁蛮校尉刘遵孝。于江陵立寺要师经始。盛弘念佛三昧之道。宋元嘉二年别众坐逝。异香满室。..

法师僧睿《佛祖统纪》

法师僧睿。冀州人。游学诸方尝行经蜀西界。为人所掠使牧羊。有商客异之。疑是沙门。及问以经义无不综达。即出金赎之。后游历天竺诸国。还至关中从罗什咨禀经义。罗什翻法华经。以竺法护本云天见..

法师昙恒《佛祖统纪》

法师昙恒。河东人。童孺依远公出家。年甫(始也)十三。便能讲说。内外典籍无不通贯。德行清孤物情推服。常有群鹿驯绕座隅。自入庐山专志净业。义熙十四年端坐合掌厉声念佛而化。春秋七十二 。..

法师道昉《佛祖统纪》

法师道昉。颖川人。陈氏。幼出家为远公弟子。该通经律兼明庄老。志节孤峻言与行合。念佛三昧究心无间。义熙十四年豫章太守王虔入山谒敬。请为山中主。用绍远公之席。众以道源法嗣咸知宗仰。元嘉..

法师昙诜《佛祖统纪》

法师昙诜。广陵人。幼从远公出家。勤修净业兼善讲说。注维摩经行于世。常著穷通论以明宿修。述莲社录以记往生。又能别识鸟兽毛色俊钝之性。洞晓草木枝干甘苦之味。妙尽其理。人知其有密证云。元..

法师道敬《佛祖统纪》

法师道敬。琅邪王氏。祖凝之刺江州。遂从远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经论日记万言。每叹戒律终身难全。愿净六根但禀一戒。以为得度之要。远公知其坚正许之。笃志念佛蚤夜勿替。远公归寂。乃入若邪山。..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