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次悟入

云何渐次悟入唯识?谓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如实通达,修习位中,如所见理,数数修习,伏断余障,至究竟位,出障圆明。能..

伏除二取

伏除二取者,谓伏除烦恼所知二障,能取所取也。烦恼所知,亦即我法二执,亦即谓伏除我法二执能取所取也。

双印二空

双印二空者,谓双印境空识空也。

无得

修习无分别智,远离所取能取,离诸戏论,故说无得。

舍二粗重

烦恼所知二障种子,性无堪任,违于精细轻安之无漏法,名为粗重。令彼永灭,说之为舍。

转依

转依者,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云何证得二种转依?谓十地中,修十胜行,断十重障,证十真如。二种转依,由斯证得。十胜行者,即是十种波罗密多。义见后文。..

转依位别

转依位别,略有六种:一、损力益能转 谓初二位,由习胜解及惭愧故,损本识中染种势力,益本识内净种功能,虽未断障种,实证转依,而渐伏现行,亦名为转。二、通达转 谓通达位,由见道力,通达真..

转依义别

转依义别,略有四种:一、能转道 此复有二: 一、能伏道 谓伏二障随眠势力,令不引起二障现行。 二、能断道 谓能永断二障随眠。二、所转依 此复有二: 一、持种依 谓根本识,由此能持染净法种,..

无相

无相者,谓一切染净之法,悉为因缘生。以因缘生,故无自性,如梦如幻,诸法唯是空,即空亦为空,是为一切诸法,皆空无相也。

辨惑(四)

一切众生,所以不入正道者,盖为邪见之所覆故。是邪见者,缘一切相之所惑故,若夫摧邪显正,殆无过就诸相义,辨一切惑。

有无二见(二)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一、有见 为遍于有之邪见,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 为遍于无之妄见,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减损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

断常二见(二)

断常二见者:一、断见 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即无见也。二、常见 固执人之身心过现未皆常住无间断之妄见,即有见也。

有无二边

二边者,执有之边际,执无之边际,皆为邪见,故云边见。肇论曰: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又谓之增益减损二边。一、增益边 因缘所生之法,若分别推求,本无自性,众生不了,执..

有无四句

有无四句者:第一、有句 执必有我身,即常见也,又谓增益谤。第二、无句 执必无我身,即断见也,又谓减损谤。第三、亦句 执我身亦有亦无,是有无相违见也,亦谓相违谤。第四、非句 执我身非有非..

百非

百非者,百举大数,非乃非有非无等,为非认也。所谓涅槃理超四句,体绝百非也。或列举之如下:一、四句各成四句,成十六句。二、十六句各历三时,成四十八句。三、四十八句分已起未起,成九十六..

二因

二因者,无因邪因也。一、无因 谓无因而自有果。二、邪因 非因计因。

因果四执

三论玄义云:总论西域九十六术,别序宗要,则四执盛行: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因无果。一、问云:何名为邪因邪果? 答:有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万物..

因果四计

由因果一异,亦分四计。一、因果一二、因果异三、因果亦一亦异四、因果非一非异

因果四计(二)

或即前意以因中有果无果,成四句者。一、因中有果 二、因中无果 三、因中亦有无果 四、因中非有无果

四生(二)

四生者:一、自生 自此所生,此生之上,无复更生。二、他生 从他而生,以对自故,说名他生,若就他自,亦是自生。三、共生 谓自他和合而生。四、无因生 谓不自不他不共,无因而生。..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