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三世间十身

融三世间之十身:一、众生身 六道之众生也。二、国土身 六道众生之依处也。三、业报身 生上二身之业因也。四、声闻身 观四谛而求涅槃者。五、独觉身 观十二因缘而求涅槃者。六、菩萨身 修六度而..

十个等量身

佛之法身,其量等于一切有为无为之诸法,今统收之为十三,但存大数,以显无应,故云十也。一、一切众生量等身八、法界量等身二、一切法量等身 九、虚空界量等身三、一切刹界量等身十、无等界量..

佛土

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

三佛土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

四土(二)

台宗所立四土:一、凡圣同居土 凡圣同居土者,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

三十二相

三藏法数云:一、足安平相 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二、千辐轮相 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三、手指纤长相 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指节参差,光润..

八十种好

法界次第云:一、无见顶相。 四十一、随众生意和悦与语。二、鼻高孔不现。四十二、毛孔出香气。三、眉如初月绀琉璃色。 四十三、口出无上香。四、耳轮辐相埵成。 四十四、仪容如师子。五、身坚..

八音

法界次第云:一、极好音 谓一切诸天二乘菩萨,虽各有好音,未足为极。唯佛音声,闻者无厌,得入妙道,好中之最,故名极好音。二、柔软音 谓佛以慈善为心,所出音声,巧顺物情。能令闻者喜悦,皆..

三念处

法界次第云:一、不一心听法不以为忧 佛智了达,不一心听法之人,平等法界中减退相,毕竟不可得,故无忧相也。二、听者一心不以为喜 佛智了达,听者平等法界中增进相,毕竟不可得,故无喜相也。..

二德

观音玄义云二德:二德者,在众生因心所具,则名缘了二因。在诸佛果上所显,则成智断二德。盖了因显则成智德,缘因显则成断德故也。一、智德 智即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通达无碍,随众生机缘大..

三德(三)

金光明经玄义云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一、法身德 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

三明

三藏法数云: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

六通

三藏法数云: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二、天耳通 谓能闻九界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三、知他心..

十力

三藏法数云: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二..

四无所畏

三藏法数云:一、一切智无所畏 一切智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也。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法不法,乃至不见是微畏相..

十八不共法

三藏法数云:一、身无失 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 谓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

宗纲

三句密教宗纲不外三句:一、菩提心为因 依菩提起大悲,故菩提心为因。二、大慈悲为根本 依大悲起妙行,故大慈悲为根本。三、方便为究竟 有妙行圆果德,故方便为究竟。..

信己(三)

信即身成佛。

明义

十住心十住心者,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于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于菩提心论,释摩诃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

三大(三)

三大者:一、体大 谓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也,为一切法之实体,而周遍于法界,故曰体大。二、相大 谓三、大、法、羯、四曼也,四曼显著,而周遍于法界,是谓相大。三、用大 谓身、语、意..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