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真如熏

真如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者、用熏习。一、自体相熏习者 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有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

相应未相应

此体用熏习,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未相应 谓凡夫二乘初发意菩萨等,以意意识熏习,依信力故,而能修行,未得无分别心,与体相应故。未得自在业修行,与用相应故。二者、已相应 谓法身..

契悟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

趣入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

寂灭(二)

真如自性,唯是寂灭,不可言说,是为寂灭之义也。一切皆妄,唯真如性,是故应了真如性法也。

显示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须知真性,毁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亦无佛无不佛,无生无不生,一切之法,唯一真如。离言说相,名为种性。..

契悟(二)

相尽离念,平等平等,不可说有功德差别,亦不可说常与无常,如是契悟,即是正悟。

趣入

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一切烦恼,本来自离,如是趣入,是即趣入。

一心圆融

谓万有之实体真如,唯是一心,止观曰:一心具十法界。一切诸法,皆于一心中而圆具之,是故应了一心圆具之法也。

显示(二)

一念三千一念之心,具三千诸法,是为一念三千。

百界

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十界,界各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

千如

十法界一一各具十如是法,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一、如是相 相以据外,揽而可别,如水火相异,如人面色具诸体等,心亦..

三千世间

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一、五阴世间 又名五众世间,十界五阴,各各差别,名为五阴世间。二、众生世间 又名假名世间,假五阴和合之上,名为众生者,上至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

一念

一念者,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本觉灵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

契悟(三)

实相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

三谛(二)

三谛者:一、真谛 泯一切法,所谓空也。二、俗谛 立一切法,所谓假也。三、中谛 统一切法,所谓中也。

三德(二)

三德者:一、法身德 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二、般若德 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三、解脱德 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此三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三德。..

三智

三智者: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 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三、一切种智 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

三观

三观者:一、空观 观诸法之空谛也。一切法依因缘生,即自性空。以诸法若有自性,不待依因缘而生,而可自有也。二、假观 观诸法之假谛也。依因缘而是假有之相,故谓之为假。 一、因成假 若实有者..

破三惑

三惑者,见思、尘沙、无明也。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用空观破见思,用假观破尘沙,用中观破无明。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