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车家

又名四乘家。法华譬喻品中说到羊车、鹿车、牛车、大白牛车。天台宗即根据此说,而认定在羊鹿牛三车之外,还有一大白牛车,正如天台宗是三乘家之外的一乘家。又说三乘非实因实果,但是假说,法华..

四住地

简称四住,即三界内的见思烦恼。一、见一切住地,是将三界的见惑,汇集为一地,故名见一切。二、欲爱住地,是欲界的思惑。三、色爱住地,是色界的思惑。四、有爱住地,是无色界的思惑。..

四德

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种德,即:常、乐、我、净。常者,涅槃之体,恒常不变,没有生灭;乐者,涅槃之体,永远寂灭、安闲、受用、无丝毫的烦恼;我者,涅槃之体,得大自在,没有丝毫的束缚;..

四德处

慧德处、实德处、舍德处、寂灭德处。慧德处是谓由于听闻正法而生出大智慧;实德处是谓有了大智慧才能见到真谛的空理;舍德处是谓见了空理便能舍掉烦恼;寂灭德处是谓舍掉了烦恼心才能得到寂灭的..

四德乐邦

具有四种德的安乐境界,即涅槃的境界,因为涅槃的境界具有常、乐、我、净之四德。

四天下

在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又名四天下。

四梵行

又名四梵住,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因此四心乃生于梵天的资粮,故名四梵行。

四恶趣

又名四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

四烦恼

与末那识时常相应的四种根本烦恼,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我痴即愚痴不明我之真相;我见即妄执有我之实体存在;我慢即自高自大而侮慢他人;我爱即贪爱自我和迷恋自我。..

四归法

归佛、归法、归僧、归戒。

四谛十六行相

小乘行者修三贤至四善根的暖位,已彻见四谛真理,更进而达顶位,须观四谛十六行相,每一谛皆有四种行相,要一一观之分明方可。

四圣

佛、菩萨、缘觉、声闻。因此四者都是圣人,故称四圣。

四圣谛

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

四正勤

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努力修习此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四威仪

是比丘、比丘尼所必须遵守的仪则,亦即须谨慎日常的起居动作,以保持严肃和庄重。四威仪者:行、住、坐、卧。要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四念处

又名四念住,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身念处是观身不净;受念处是观受是苦;心念处是观心无常;法念处是观法无我。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

四摄法

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布施摄是对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爱语摄是随著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

四增盛

在增劫时期有四种的增盛,即寿量增盛(人寿由千岁增至八万岁)、有情增盛(人口由万人增至无数量)、资具增盛(谷物果实等非常富饶)、善品增盛(人人皆修十善及诸道品)。..

四颠倒

1、指凡夫的四倒,即一、常颠倒,无常认为有常;二、乐颠倒,以苦当作乐;三、净颠倒,以不净为净;四、我颠倒,无我认为有我。2、指二乘的四倒,二乘人误以为涅槃是灭尽的世界,而对涅槃起四种..

四善根

1、指小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声闻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之后,接著须修四谛观。当无漏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之时,名为暖位;进而智慧增长,达于顶点,名为顶位;再进而明四谛之理..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