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无障碍智戒

又名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无为戒、真法戒等等,名目虽多,但就是十善戒,因十善戒是能生三世无障碍智的戒律,故名三世无障碍智戒。..

三业

1、身业、口业、意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如杀生、偷盗、邪淫、酗酒等事是;口业即口之所语,如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之言语是;意业即意之所思,如贪、嗔、痴等之动念是。2、善业、恶业、无记..

三业供养

身业供养、口业供养、意业供养。身业供养是身体至诚的礼敬三宝;口业供养是口至诚的赞叹如来的功德;意业供养是意至诚的想念佛的相好庄严。..

三归

又名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进入正道;归依法是我依靠教义而求得真理;归依僧是我依靠僧伽的引导而正信佛教。..

三归五戒

在家的男女,初受三归,次受五戒,便成为优婆塞或优婆夷。

三因

正因、了因、缘因。正因是众生本有的真性;了因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缘因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

三因三果

三种的业因和三种的果报,即异熟因异熟果、福因福果、智因智果。异熟因异熟果是说今世所做的善恶业因,要到来世才生苦乐的果报;福因福果是说若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业因,则于现在世或是未来世必..

三因佛性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三论

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中论因阐明大乘中道实相之理,故名中论,为龙树菩萨所造;十二门论因阐明十二个法门,故名十二门论,也是龙树菩萨所造;百论本来是二十品,因每品有五偈,依其偈数故名百..

三论宗

依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而立的宗,叫做三论宗,又名法性宗、空宗、般若宗等。此宗破外道的邪见和迷执,说宇宙万事万物都无固定的自性,是随因缘的关系而变动,所谓缘生的,因之说自性本空,主..

三佛

法佛、报佛、化佛。

三佛土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住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三佛子

一切众生都是佛子,但凡夫只是外子,二乘是庶子,菩萨才是真子。

三佛性

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引出佛性是众生凭著自己修行的功夫,渐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发出来,这种..

三身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

三身三德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以上两者互相配对,则法身是法身之德,报身是般若之德,应身是解脱之德。..

三身如来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起,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证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体,报..

三身佛性

佛性有三种,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

三身寿命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应化身寿命,有始有终。

三宝

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