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境

又名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性境就是一切实境,各有其性质,如石之坚,水之湿,是不可能加以改变者;独影境之独影,独有影像也,六识缘过去的事物,名有质独影;缘一切幻象,如龟毛、..

三漏

漏是烦恼的别名,归纳三界一切之烦恼有三种,即一、欲漏,指欲界之一切烦恼;二、有漏,有是苦果的别名,指色界之一切烦恼;三、无明漏,指三界中之一切无明烦恼。..

三疑

疑自、疑师、疑法。

三德

1、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法身乃佛之本体,佛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二、般若德,佛的智慧和能力无量无边;三、解脱德,佛远离一切之系缚,不受后有,而得自在。此三者各有..

三慧

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

三檀

檀是梵语檀那的简称,华译为布施,三檀就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三乐

一、天乐,修十善者,生于天上,享受种种之妙乐;二、禅乐,修行的人,万虑具止,得寂静之悦乐;三、涅槃乐,离生死之苦而证涅槃,究竟的得无为和安稳。..

三大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

三大部

1、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此为天台之三大部。2、南山律师之行事钞三卷、戒疏四卷、业疏四卷,为律宗之三大部。

三阿僧祇劫

菩萨成佛的时间。阿僧祇劫,华译无数长时。菩萨的阶位,一共有五十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四十位,为第一阿僧祇劫;十地之中,自初地至第七地,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地至十地,为第三阿僧祇劫..

三分

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是讲明这一部经是为了甚么因缘而说的;正宗分是这一部经的正文;流通分是劝大家把这一部经流通,和称赞这一部经的利益。..

三分别

一、自性分别,心心所之自性,对于眼前之境,生起分别的作用,如眼识之分别色,耳识之分别声,叫自性分别,亦即现量;二、计度分别,即对种种差别的事物,极力的去思量推度;三、随念分别,即不..

三支比量

即宗、因、喻,为因明学(佛教的论理学)所讲,是在与人辩论理法时,先列出自己的宗义,再用因来说明自己所以要立此宗的原因或理由,然后再拿大家所共同承认的事物来作譬喻,来证明自己的立论不..

三车

羊车、鹿车、牛车。羊车是形容声闻乘只能自度,不能度他,好像一辆小小的羊车不能载物;鹿车是形容缘觉乘能自度兼度亲属,好像一辆鹿车只能载少许的货物;牛车是形容菩萨乘不但自度且能普度众生..

三世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三世间

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即假五阴和合之名而有的众生,亦即众生的正报;国土世间又名器世间,即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亦即众生的依报;五阴世间又名五众世..

三世佛母

出生三世诸佛之母,即般若波罗蜜多,因诸佛若不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就不能成就佛道,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出生三世一切诸佛之母。..

三世觉母

文殊菩萨的别名,因文殊菩萨司毗卢舍那的大智,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故名。

三世诸佛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为三世,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三世诸佛,即指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

三世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实在之体质的意思。维摩经说: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