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藏

Hongfazang相传刻于元代的官版卷轴式藏经,但至今尚未发现流传的印本。一般认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编定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即系《弘法藏》的目录,共收经籍1644部,7182卷,数量冠..

弘教藏

Hongjiaozang日本弘教书院于1880~1885年的铅字排印本。又称缩刷藏或校订缩刻大藏经。它采用中国明代智旭《阅藏知津》据天台五时判教的分类方法编纂,以《高丽藏》、《资福藏》、《普宁藏》和《..

洪武南藏

Hongwunanzang明代刻造的3个官版中最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敕令于金陵(今江苏南京)蒋山寺开始点校,至洪武三十一年刻完。全藏678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鱼字,1600部,7..

华严经(Bud dhavatamsaka-mahavai pul yasutra)

Huayanjing佛教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

黄檗藏

Huangbozang日本山城州宇治郡黄檗山宝藏禅院沙门铁眼(道光)在1669~1678年募刻,又名《铁眼藏》。以《嘉兴藏》为底本而有所增补,版式全同。全藏分为19个部类,734函(增加57函),1618部(增..

嘉兴藏

Jiaxingzang明末清初刻选的私版藏经。又名《径山藏》。发起于明嘉靖末隆庆初。到万历七年基本确定。万历十七年在山西五台山开雕,一年内共刻500多卷。因该地气候寒冷,二十年迁到浙江余杭县的径..

解深密经(Sandhinir-mokcana-vyuha-sutra)

Jieshenmijing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唐玄奘译。5卷。相传此经有梵文广本十万颂,汉译为其略本,一千五百颂。异译本有3种: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相续解脱经》1卷;②北魏菩..

解脱道论(Vimuttimagga)

Jietuodaolun小乘佛教论书。优波底沙著。成书于2世纪左右。作者被尊为阿罗汉(论师),生平不详。汉译本为南朝梁代扶南国(今柬埔寨)沙门僧伽婆罗译,12卷。历代各版汉文大藏经均收录。此论分..

金刚经(Vajracchedika-prajna-paramita-sutra)

Jingangjing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①北魏菩提流支译《金..

俱舍论(Abhidharmakosa-sastra)

Jushelun佛教说一切有部论典。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印度世亲著,玄奘译,30卷。相传世亲早年尚未信仰大乘佛教时,先在说一切有部出家,后又接受当时新的佛教学说。在克什米尔和犍陀罗,为信..

开宝藏

Kaibaozang始刻于北宋开宝四年,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雕版13万块;以《开元释教录》入藏经目为底本,共480帙,千字文编次天字至英字,5048卷;卷轴式,每版23行,每行14字,版首刻经题、版数..

楞伽经(Lankavatara-sutra)

Lengqiejing佛教经典。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或《入楞伽经》。lanka 是斯里兰卡岛的古名,Vatara 意为入或表露。意为释迦佛在斯里兰卡地方所说的经。梵文原本系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出现的中期大..

楞严经(surangama-samadhi-sutra)

Lengyanjing佛教经典。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1..

龙藏

Longzang清代官版藏经。又名《清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于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及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雍正十三年开雕,乾隆三年(1738)竣工,雕成..

律经(Vinaya-sutra)

Lu jing佛教戒律书。古印度德光造。9卷,二千七百颂。无汉译本。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保存有胜友等译的藏文译本。梵本原文似已散失。德光生于大婆罗门家,后于说一切有部出家,从世亲受学,通晓诸..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Miaofalianhuajing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起源 一般认为此经起源甚早,并经过不同的历史阶段陆续完成的。曾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广泛流行,已发现有分布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

摩诃僧祇律(Mahasangha-vinaya)

Mohesengqilu佛教戒律书。简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40卷,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所传的广律。早在三国魏嘉平二年(250),有昙柯迦罗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戒本..

那先比丘经(Milindapanha)

Naxianbiqiujing佛教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语种不详,学术界对此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北、南两种流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汉文大藏经中的《那先比..

毗卢藏

Piluzang福州开元寺本大藏经。由该寺僧人本明、本悟、行崇等发起劝募,并得到当地信众蔡俊臣、陈询、陈靖、刘渐等的赞助;北宋政和二年(1112)开雕,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竣工。全藏595..

频伽藏

Pinjiazang民国初年的私版铅印本。全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1909~1913年出版。全藏入经1916部,8416 卷,分订为414册(包括目录1册);合40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霜字。经文用4号铅字排印,..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