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三乐

四分律本偈云。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

出家喜

什云。喜有二种。一有现世功德自然忻预。二后得涅槃心常安悦○肇云。夫扰乱出于多求。忧苦生于不足。出家寡欲。扰乱斯无。道法内充故。怀喜有余。..

持戒三心

瑜伽论云。一厌有为心。二求趣菩提心。三悲愍有情心。

出家行

涅槃经云。夫出家者。不应起恶。身口相应。我弃父母妻子。知识出家。正是信诸善觉时。非是修不善觉时○庄严法门经云。金色女白文殊言。听我出家。文殊语言。菩萨出家。非以自剃发为出家。若能发..

出家以信为首

智度论云。佛言。若人有信。能入我大法海中。能得沙门果。不空剃头染衣。若无信。是人不能入我大法海。如枯树不生华实不得沙门果。虽剃头染衣。读种种经。能难能。答于佛法中。空无所得。以是义..

祠部牒

此牒。自尚书省祠部司出。故称祠部。按僧史略云。唐会要曰。则天延载元年五月十五日。敕天下僧尼。隶祠部。此为始也。义取其善禳恶福解灾也○续会要云。天宝六年五月。制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给..

导师

十住断结经云。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华首经云。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佛报恩经云。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槃经。使得无为常乐故○大法炬陀罗尼经云。以能不退菩提道。不断绝菩..

出家由

瑜伽论云。在家。烦挠若居尘宇。出家。閑旷犹处虚空。是故应舍一切于善说。毗奈耶中正信舍家趣于非家○毗婆沙论云。家者是烦恼因缘。夫出家者。为灭垢累故。宜远离也。..

盗三宝物结罪处

大毗婆沙论问云。若盗佛塔物。于谁处得根本业道。答于国王施主及守护人天处结罪。有说。于佛边结罪此物为佛摄受故。若盗亡僧物者。若已作羯磨。于羯磨众处得。若夫作羯磨者。普于一切善说法众处..

聪明释子

罗什谓姚兴曰。融公是聪明释子。

出家越五道

注维摩经什法师云。凡夫能出四趣。不能出于天趣。出家求灭。则五道斯越(灭即涅槃也)○肇云。五道非无为之路也。

道场

肇云。閑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隋炀帝敕遍改僧居。名道场。

法宝

梵音达磨。华言法。以轨持为义。谓轨物生解。任持自性故○般若灯论云。何名法。若欲得人天善趣。及解脱乐。佛知众生诸根性。欲不颠倒故。说人天道及涅槃道故。名法。复次自他相续。所有熏习。及..

法主

阿含经云。佛为说法主。今古皆以说法知法之僧。为法主。如僧睿。谓僧导曰。若当为万人法主。宋孝武敕道。猷为新安寺镇寺法主。

佛不定答

叔迦经。叔迦婆罗门白佛言。在家白衣。能修福德善根。胜出家否。佛言。我于此中则不定答。若出家者。或有不修善根。则不如在家。若在家者。能修善根。则胜出家(盖胜出家不修善根污道之者)。..

法匠

齐高僧僧印善讲经论。称法匠。

凡夫

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于生死迷惑流转。住不正道故。名凡夫。梵云婆罗。隋言毛道。谓行心不定。犹如轻毛。随风东西故。又有二种。一婴儿凡夫。谓无智惠故。二愚暗凡夫顽钝不可教故○佛性论云。凡夫..

佛法二柱

毗婆沙论云。佛法有二柱。能持佛法。一者学问。二者坐禅。

梵刹

梵者清净之义○经音云。梵云剌瑟致。此云竽。今略名剎。即幡柱也○长阿含经云。若沙门于此寺中勤苦。得一法者。便当竖幡告四远。今有少欲知足人居此。..

佛法寿命

法住经云。佛告阿难。我涅槃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故。减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未法一万年○钞云。正法有二。一证正法。约证圣道说。正犹证也。二教正法。谓。内法文字。总名正法。统像末说。..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