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因

诸经论。多由嗔慢及疑。三种因生。

修饰画像

根本目得伽论云。佛言若佛形像。泥塑亏损。苾刍生疑。不敢修饰。佛言或增大。或可相似。随意而作诸彩画壁。不分明者。应可拂除。更为新画。..

熏戒种子

大小乘宗。计各一义。且小乘宗经部云。受戒时。有四种思。一审虑思。二决定思。此二思是意业。内自思惟。审决起增上愿心故。三动身思。是身业。谓处跪等。四发语思。则陈辞等。此二思。能发于色..

野干拒谏

僧祇律云。过去有一婆罗门。于旷野造井。以给行人。至暮有群野干。趣井饮水。其野干主。便内头汲罐中饮已。戴起高举。扑破而去。诸小野干谏主曰。若树叶可用者。犹护惜之。况此利济之具。何忍坏..

畜生趣

立世论云。梵语底(都履切)栗车。此云畜生○大婆沙论云。傍生谓其形谤故。

一切恭信

凡礼佛。首唱此言者。收摄众心。不驰散故。一者普及为言。切者尽际为语。恭者束身翘仰。信者心无异心(信本为敬避庙谛也)○智度论云。一切有二。一名字一切。二实一切。今以名字归实理也。或问..

严饰床褥

律难陀比丘。严饰床褥为人讥云。此太严丽。非比丘所宜。佛制不得过量严饰床褥。

畜生因

业报差别经云。具造十业生畜生。一身恶。二口恶。三意恶。四从贪起恶。五从嗔起恶。六从癡起恶。七毁骂众生。八恼害众生。九施不净物。十邪淫○辩意经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

一身

唯就法身也体依聚义。名身○摄论云。为应化身。及如来一切功德所依故。名法身也。

言语避讳

律云。有长者。先世压油为业。请善法比丘斋。有小不惬。便讽云食味甚好。唯少胡麻滓。既触讳长者遂不悦。佛于是制戒(凡赴请。必先问宾宅中所讳)僧祇律云。斋家。慎勿喧笑。及交头杂说。妄谈世..

悬香

四分云。比丘房内臭。佛许用香泥。泥之。犹臭。佛言应四角悬香。

释名曰。服上曰衣。衣依也。所依以庇寒暑也。左传曰。衣身之章也。白虎通曰。衣者隐也。所以隐形也。文子曰。衣足以盖形。以御风寒也。西天出家者衣。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法衣(西天一切帛..

阎浮提

又云。剡部即此洲名在弥卢山南。故称南阎浮提。长阿含经云。由阎浮提树得名也。

效也。白虎通云。学觉也。觉悟所不知也○中论云。昔之君子成德立身。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也。学也。学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治性。圣人之上务也。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

即周礼第九肃拜也。又是内法下品礼也。书云揖如磬折。若仰首直身叉手不谨。即慢甚也。故孔子曰。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

阎罗王

梵音阎摩罗。此云遮。谓遮令不造恶故○瑜伽论问。焰摩王。为能损害。为能饶益。名法王。答由(饶益众生)故。若诸众生执到王所令忆念故。遂为现彼相似之身。告言汝等自作。当受其果。由感那洛迦..

学海

高僧昙显。山东江表。号为学海。

以貌择师

律云。时跋难陀在众。仪貌昂藏。舍利弗形容短小。有外道欲出家。窃作是念。此小比丘智慧尚尔。况堂堂者乎乃投跋难陀出家受戒后问师经律论。悉不能通。外道却言佛法浅近。嫌诸比丘。反归本道。..

宴坐

又作燕坐(燕去声)安也。安息貌也○月灯三昧经云。住于宴坐。有十利益。一其心不浊。二住不放逸。三诸佛爱念。四信正觉行。五于佛智不疑。六知恩。七不谤。八善防禁。九到调伏地。十证无碍智。..

学书

五分律云。比丘差次不知书记佛听学书。不得为好而废道业(魏韦诞字仲佫。诫子孙曰。书但记姓名而已)。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