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衣法

毗奈耶云僧伽肱(大衣)是衣中主。是故不得随处着用若入聚落时。乞食时。随啖食时。入众时。礼制底时。听法时。礼拜二师及礼同梵行者时。皆可披大衣。若嗢多罗僧(七条)。应于净处着及诸作业(..

视朋友五事

尸迦越经云。一见作恶往屏处晓谏呵止。二所有急事当奔赴救护。三所有私语。不得说向他人。四常相敬难。五所有好事当多少分与之。

受吊

南山钞云。和尚阇梨铺床在慢外坐拟人客来吊同学小者。布草立大者坐于草上(和尚阇梨即亡者二师也。同学小者大者即亡者弟子也)丧仪云。亲度小师哭于幕内受学弟子哭于幕外凡僧来吊则哭而伏俗来吊..

受戒次第

报恩经优波离问佛云。若不受五戒十戒。直受具足戒得否。佛言一时得三种戒。又问若尔。何须次第。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后受具戒耶。佛言染习佛法。必须次第。谓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益。次..

说法示导

十诵律云。应随时到病者。为说法是道非道发其智慧或随他先习而赞叹之令生欢喜(南山钞有文)以临终时妄业竞集多无立志此是一期善恶升沉天隔应以经卷手示题目又将佛像对面观瞩常说法语念佛慎勿传..

四品友

孛经云(孛者即佛因中为蓝达国王师时名也)孛谓王曰。友有四品。一如华友。谓好时插头。萎时捐弃于地。见富贵则附。贫困则舍。是也。二如秤友。谓。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

受戒轨仪

戒坛图经云。夫欲受戒者。先于有智人所策发教于万境之上。起慈护心故。婆沙云。由普于一切有情上。起善意乐无损害心得戒。若临集僧。当行法事。但云。发上品心。得上品戒者。沙弥素未曾闻。不知..

说律山峰落

智文善讲律。方举麈尾。两个山峰俱落。

四身

楞伽经云。一应佛。二功德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

受戒始

大戒法本。自曹魏黄初三年壬寅。已到许昌。以国家多事。寝经三十三年至废帝(即高贵卿公也)登位改正元元年甲戌。天竺律师昙摩迦罗上书。方兴受戒之事(逆推至佛法初到。后汉求平十年丁卯。经一..

说听二难

中观论云。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涅槃经云。一乐说难。二乐闻难。

四圣种

俱舍论云。一随所得衣。二随所得食。三随得卧具。皆生喜足。四乐修乐断(前三对治贪。后一对治放逸)以出家者。有二因缘。故名圣种。一意乐。二受用。此四。能生无漏善相续。故名圣种○又佛说。..

受菩萨戒有五利

梵网经偈云。明人忍慧强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二者命终时正见心观喜。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说者过罪

佛藏经云。自未证法。而在高座为人说者。法堕地狱○十诵律云。若自解未明。于法有疑者。则不得为人说。恐有错传之失。彼此得罪○华严经云。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

华题也。释名曰寺。嗣也。谓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故天子有九寺焉。后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佛法初至。有印度二僧摩腾法兰以白马驮经像。届洛阳。敕于鸿胪寺。安置(鸿胪即司宾寺也。胡广释云。..

受用自体物福

般若灯论云。云何受用自体。谓檀越所舍。房舍园林。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资身具等。云何名福。谓捞捷义也。见诸众生没溺烦恼河中。起大悲心。捷出生死。置涅槃岸。故名福。..

说者五福报

贤者五福经云。说法得五福。一当生长寿。由听者不杀故。二得大富。由听者不盗故。三得端正。由听者和气故。四得名誉由听者归依三宝故。五得聪明。由听者晓了妙慧故。..

寺院画壁

毗奈耶云。给孤长者造寺后作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即白佛。佛言随意。未知画何物。佛言。于门两颊。应画执杖药叉。次傍一面画大神变。次一面。画五趣生死轮。檐下画本生事。佛殿两颊。画持鬘药..

疏子

白佛辞也。盖疏通斋意尔。亡师虽尊。对佛。必须名呼礼云。君前不讳。父前子名明不敢讳于尊前也。如律中舍利弗灭度。有弟子沙弥均提来。白佛言。我和尚舍利弗命过五杉云。小师(某甲)奉为亲教和..

死位

瑜伽论云。谓寿量极故○杂阿含经云。寿暖识三法舍离名死○唯识疏云。身坏命终。将入灭相。方名死缘。大乘宗灭相属过去故○正法念处经偈云。不择于贫富少壮。及老年。若在家出家。无不为死坏。..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