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五趣也。一天。二人。三地狱。四畜生。五饿鬼。谓修罗四趣皆摄故。今开为一趣。故云六趣也。趣者何义。毗婆沙论云。所往义。是诸有情。所应往结生之处故名趣也○毗昙论云。趣到义。谓彼善恶业..

人中师子

治禅经后序云。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诸国独步内外综博。无籍不练。世人咸曰。人中师子。

此方之名周文王制也○西域记云。泥缚些那。唐言裙(些字桑个切)○根本百一羯磨云。梵语泥伐散那。唐言裙○诸律旧译。或云涅槃(僧或云泥)洹僧或译为内衣。或云圌衣(圌音舡。即贮米圆器似圌而..

瑜珈论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由二因缘。诸出家者。力励受行。速能证沙门义利。何等为二因缘。一忍辱二柔和。言忍辱者。谓于他怨终无返报。柔和者。谓心无愤性不恼他○摄论云。..

日用木杵

杂阿含经云。譬如木杵。日用不止。不觉消减。如是比丘。从本已来。不守根门。不勤觉悟。修习善法。当知是辈。终日减损。

入寺问制

制者。即今丛林规绳也。毗奈耶云。凡客比丘入寺。应问旧住。此中僧伽有何制令。若不问者。得突言罗罪。旧住不告者罪同。

三等出家人

三千威仪经云。出家行。有始终上中下业。下者。以十戒为本。尽形寿受持。虽舍家缘。执作与俗人等。中者应舍作务。具受八万四千向道因缘。身口意业。未能具足。清净。心结犹存。未能出离。比上不..

三千大千世界

即释迦牟尼佛所化境也。世界何义○首楞严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又云。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名界。过去未来现在名世。又文殊问经云。有二世。一众生世。即一切众生也。二行世。即众生住处○长阿..

入俗舍五法

律云。一入门小语。二摄身口意。三卑躬。四善护诸根。五威仪庠序。令人生善○华首经偈云。比丘入他家。不应怀憍慢自大自高心。若有皆当灭。当以慈慜心。无欲无所求。说法广饶益。净行于世间。..

三归戒

五分云。佛于鹿苑度五俱邻人间已有六罗汉故。次为耶舍父母最先授三归依也释云。归者趣也。依者投也○萨婆多云。以三宝为所归境欲令救护不得侵凌故○显宗论云。救济义。以归依彼。能息无边生死苦..

三身

唯识论云。一清净法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为大功德所依止故○二圆满报身论云。此有二种。一自受..

入堂五法

南山钞云。先于户外。预安静心。律云。以五法。一慈心(由僧通凡圣行涉粗细须慈心敬名重法尊人)。二应自卑下如拭尘中(推直于他。引曲向己。常省己过不说彼短。记云。巾能揽秽归己令物洁净故)..

食后漱口

根本百一羯磨。佛言。不应礼有染苾刍。有染苾刍亦不应礼他。违者得越法罪。优波梨白佛云何名有染。佛言染有二种。一不净染。二饮食染。且饮食染者。若食啖未漱口。设漱刷尚有余津腻。是名有染。..

师子座

智度论问。云何名师子座。为佛化作为实师子为金银木石作耶。答云是号师子座。非实也。佛为人中师子。凡佛所坐。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夫师子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外道..

舍五悭

(成实论云。当舍五悭。一财物悭二法悭三)家悭(谓惜门徒家不欲别人识。恐失已利故)四住处悭(谓有房舍不欲人居)五赞叹悭(谓不扬人美事恐胜已故)。..

食戒

苏悉底经云。一日一食。不得再食。不应断食。于食有疑不须食。

施食

涅槃经云。佛化旷野鬼神。为受五戒讫。白佛言。我及眷属。惟食腥血今佛戒我不杀。云何存济。佛言从今当敕声闻弟子随有修行处。悉令施汝饮食。于是制戒。从今比丘当常施旷野鬼神食。若有住处不能..

生天因

业报差别经云。具修增上十善。得生欲界散地天。若修有漏十善。以定相应。生色界天。若离色修。远离身口。以定相应。生无色界○正法念处经云。因持戒。不杀。不盗。不淫。由此三善。得生天○辩意..

食前唱密语

外道弟子。尸利鞠多。即树提伽长者姊夫也。以毒和食请佛。及众斋。佛知亦许之。佛语大众。待唱僧跋。然后可食。由是众毒竟无所害○梵摩难国王经云。夫欲施食者。皆当平等不问大小。于是佛令阿难..

施食五常报

五福德经。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种利。一色。二力。三命。四安。五辩(彼经广有说文。此五常福报。若施者得当来报受者获现在乐)。若上座施食。应诵偈云。施者受者俱获五常。色。力。命。安。得..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