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德

名者实也。实立而名从之。仲尼云。所贵名实之名也。德者得也。所谓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常无所失。合而称之○阿含经。呼舍利弗已下。为名德比丘○皎法师高僧传序云。寡德适时名而不高实德潜光高..

披袒

(祖即肉祖)舍利弗问经云。于何时披袒(披即通覆两肩。祖即偏露右臂)。佛言。随供食时。应偏袒。以便作事故。作福田时。应覆两肩现福田相故(记云。随供养者。如见佛。礼佛。问许三师。入众等..

七情

喜。怒。忧。惧。爱。憎。欲(情者。是非之主。利害之根)。

毗昙孔子

西秦惠嵩善阿毗昙论。时重号之。

七众

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此出家五众)优婆塞。优婆夷(此在家二众)○婆沙论云。夫能维持佛法有七众在世间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大毗婆沙论云。七众者。一苾..

起世因本经云。乌脯沙陀。隋言增长。谓。受持齐法。增长善根故。佛教以过中不食名斋。

乞食

善见云。分卫。此云乞食○僧祇云。乞食。分施僧尼。卫护令修道业。故云分卫○法集云。出家为成道行乞食者破一切(憍慢)故○十二头陀经云。食有三种。一受请食。二众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

染色

律有三种坏色。谓。青。黑。木兰。钞云青谓铜青。黑谓杂泥(即沟渎中泥)。木兰即树皮(此说坏新衣之色也。今云。染色亦无出此三也。今详禅僧多着墨黲衣若深色者。可是律中皂黑衣摄缘用墨靛与杂..

悭惜僧物恶报

付法藏传云。僧伽耶舍因游大海边至一住处堂阁严丽满中。比丘时至鸣钟集食。食讫尔时肴膳变成脓血便以钵器互相打掷头身血污各作是言何惜众物今受此苦时。耶舍乃问。有一答曰。我等迦叶佛时同止一..

染习

佛本行经云。世尊与难陀比丘至鱼肆。佛令难陀取少籍鱼草。握少时弃之。令臭手问之。难陀曰。唯有腥臭之气。又至香店令取裹香纸。掬少时弃之。复问难陀。答唯闻香气。佛语难陀。善友恶友相染习亦..

谦下获四种功德

文殊佛剎经云。一远离恶趣。不受驼驴牛马等诸傍生身。二不被轻毁。三者恶友怨敌不能凌突。四常为人天恭敬。

绕佛

又云旋绕。此方称行道○西域记云。西天随所宗事礼后皆须旋绕。盖归敬之至也。唯佛法右绕。法苑云。顺天行也。若匝数则不定。若三匝表三业也。七匝表七支。如经云百千匝无数匝。但以多为数。表敬..

亲近佛

胜思惟梵天问经云。梵天问文殊言。比丘云何亲近于佛。答云若比丘于诸法中不见有法若近若远。是则名亲近于佛○大集经云。不觉一法微相者。乃能了知如来出世。常见诸佛。..

人道十苦

菩萨藏经云。人有十苦之所逼迫。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愁苦。六怨苦。七苦受。八忧苦。九病恼。十流转大苦○人胎藏八位瑜伽论云一羯罗篮(托胎疑结位)。二遏部昙(表里如酪)。三..

亲友七法

四分律云。具七法方成亲友。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与。三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贫穷不轻。

人间四事必定别离

正法念经云。一少年。二安隐。三寿命。四具足(具足即是富贵)如是四法。必定别离。智者常须观察。

谓正勤也有四焉。即四种精进遮。二不善法。集。二善法。谓已生不善法令断。未生者令不生故。未生善令生。已生者令增长故。○智度论云。四种精进心。勇。发。动。畏。错误故。言正勤也○顺正理论..

人因

业报差别经云。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意妙行故。生人道○辩意经云。有五事。得生人中。得人尊贵。一施惠普广。二敬礼三宝及长者。三忍辱无嗔。四柔和谦下。五博闻经戒。又有五事。一布施贫穷。二..

清斋

今有民俗。以辰饮一杯水。终日不食。谓之清斋。智度论云。劫初有圣人教人持斋。修善避兇。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人过中不食为斋。此为正法(言中者日午也。过午不得食)。..

人有为四相

长阿含经云。一生相。谓五阴兴起。已得命根。二老相。谓生。寿向尽余命无几。三病相。谓众痛迫切。存亡无期。四死相。谓尽也。风先。火次。诸根败坏。存亡异趣故。..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