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

言近观者。谓八支圣道。名为近观。所以者何。以八支圣道修习多修习。能于苦集灭道。如实知见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为近观。

戒禁

戒禁者,谓恶见为先。劳无果者,由此不能得出离故。

精进波罗蜜多相

云何精进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引发一切胜善法时所有身语意业。

戒禁取

何等戒禁取?谓于诸戒禁及戒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诸忍欲觉观见为体,劳而无果所依为业。

精进根

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精进根。复次学精进无学精进。及一切非学非无学精进。皆名精进根。..

界有十八,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问何因界唯十八?答由身具等能持过现六行受用性故。..

精进觉支

谓世尊说。若圣弟子。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

界差别

云何界差别?谓欲界异生有学无学,如欲界有三色无色界亦尔,又有欲色界菩萨,又有欲界独觉及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差别故。

净惑所缘

净惑所缘者,谓下地粗性上地静性,真如及四圣谛,是名净惑所缘。

界次第

何故诸界如是次第?由随世事差别转故。云何世事差别而转?谓诸世间最初相见,既相见已更相问讯,既问讯已即受沐浴涂香花鬘,次受种种上妙饮食,次受种种卧具侍女,然后意界处处分别,以内界次第..

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谓于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展转一味想故,于彼已得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乃至为解脱净不净变化烦恼生起障。此中显示于净不净诸色,依展转相待想..

界法蕴不摄耶

何等界法蕴不摄耶?法界中无为法蕴所不摄,此无为法,复有八种,谓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虚空,非择灭,择灭,不动及想受灭。..

净行所缘

净行所缘复有五种,谓多贪行者缘不净境、多瞋行者缘修慈境、多癡行者缘众缘性诸缘起境、憍慢行者缘界差别境、寻思行者缘入出息念境。善巧所缘亦有五种,谓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处..

界摄

界摄者,谓蕴界处所有种子阿赖耶识能摄彼界,由彼种子此中有故。

有相境者,谓眼等五识所缘色等五境,由缘此所生唯有无分别相故。有分别境者,谓意识所缘境,由缘此境有分别生故。对治境者,谓缘此境弃舍杂染,由能对治故。安住境者,谓缘此境能生圣天梵住,由..

金刚喻定

云何金刚喻定?谓居修道最后断结道位所有三摩地,或加行道摄,或无间道摄。加行道摄者,谓从此已去非一切障所碍能破一切障。无间道摄者,谓从此无间尽智无生智生。又此三摩地无间坚固一味遍满,..

境界

境界者,谓一切烦恼还用一切烦恼为所缘境,及缘诸烦恼事。又欲界烦恼除无明见疑,余不能缘上地为境,此无明等虽亦有能缘上地者,然彼不能亲缘上地如缘自地,由依彼门起分别故,立彼为所缘。所言..

尽智

尽智者,谓由因尽所得智,或缘尽为境,所以者何?由有尽故而起此智,名为尽智,或缘尽为境故名尽智。此义意言,于此位中由永断集令无有余,所得智名尽智,或缘因尽为境故名尽智。..

境界差别

境界差别者,谓缘方广大乘为境故。

静虑

此静虑名。依何义立。谓能寂静恶不善法。及余杂染。后有炽然。当苦异熟。生老死等诸有漏法。故名静虑。复次寂静种种恶不善法。及余杂染。后有炽然。当苦异熟。生老死等。有漏法已。此静虑。起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