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行

又作不动业。三行之一。谓修有漏之禅定而得生色界、无色界之果。因禅定离心之散动,故称无动;又生天之果报决定而不移,故称无动。前义系就因而言,后义系就果而说。(参阅“三行”550) p5109 ..

无合过

无合,梵语 ananvaya。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同喻五过之一。即于因明对论中,所举之因(理由)与宗(命题)缺乏同法喻体,致使彼此不相联接所犯之过失。例如于“声是无常(宗),所作性故..

无名

(722~793)唐代荷泽宗僧。渤海(山东阳信)人,俗姓高。移居洛阳。二十八岁于同德寺出家,初学律藏,后从学于荷泽宗祖荷泽神会,并嗣其法,改称无名。游历四方,参访五岳之罗浮、庐阜、双峰、..

无名无实

谓虚妄不真或不辨别真实之意义。即指名实不符之错误见解。盖“名”为能诠表事物之名言语句,“实”为所诠表之真实事相或道理;“能诠”与“所诠”本为诸法之表与里,既不可截然而分,视为不相干..

无命

梵语ajīva。为印度耆那教之根本学说。即指命(灵魂)以外之一切总称,与“命”并为构成字宙之二大要素。“无命”之中,包括四大类,即:(一)物质(梵 pudgala)。(二)法(梵dharma),为运动之..

无因

全称无因有果。指将一切之存在视为果,若追求其原因则不可得。盖释尊说因果,外道否定佛教此种人生观而主张无因,故称为无因外道,为一种自然外道。(参阅“自然外道”2531) p5082 ..

无因外道

为主张万物系无因而生之印度外道之一。又称诸法无因宗、无因见论、无因论师、无因生论。外道十六宗之一,二十种外道之一。此派论师以万物乃无因无缘,自然而生,为一种自然外道。古来印度即盛行..

无因生论

即主张世间为无因之见解。为印度古代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中,依前际(过去)而起之分别见解。有两大类,故又称二种无因生论、二无因生论。即:(一)先生于无想天,命终后又转生人间,此类人虽有宿世..

无因相似过类

因明用语。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过类之第九。于因明对论中,敌者(问难者)为破立者(立论者)之能立(因,理由),遂对正确无误之宗(命题)与因,进行时间先后关系之分析,谓..

无垢

(一)梵语vigata-mala。垢(梵mala),为烦恼(梵 kle?a)之异称,指污秽心之垢物;无垢,指离烦恼之清净。又作无漏。烦恼有多种,如贪、瞋、痴之三垢,恼、害、恨、谄、诳、憍之六垢等,为妨碍..

无垢三昧

梵语vimala-samādhi。又作离垢三昧。指佛、菩萨离烦恼而得清净之三昧。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八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二(大三○·五六一下):“诸菩萨无碍解住,一切行相遍清净已,(中略)得离垢等无..

无垢光菩萨

无垢光,梵名Vimala-prabha。为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尊文殊菩萨右方第三位之菩萨。又称无垢光童子。为文殊菩萨眷属八大童子之一。主文殊毕竟空之理,以本性清净无垢,外放光明,故称无..

无垢忍

指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所说相应于菩萨阶位之六种法忍之第五。即等觉菩萨断除无明惑染,安住于自性清净心而不动之位。故等觉菩萨又称为无垢菩萨。(参阅“六忍”1265) p5100 ..

无垢衣

袈裟之美称。以其无烦恼之垢染,故称无垢衣。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八中):“如幻三昧经云:无垢衣,又名忍辱铠,又名莲华衣,谓不为欲泥染故。”(参阅“袈裟”4784) p5100 ..

无垢轮

即清净之法轮;指佛之说法。佛所说之清净教法能摧破众生心中之烦恼垢染,故称无垢轮。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二中):“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论注卷下解释此语(大四○·八四一上):“无垢..

无垢逝菩萨

无垢逝,梵名Vimalagati,音译尾摩罗誐底。为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中尊虚空藏菩萨南方下列第一位之菩萨。又称虚空无垢菩萨。密号明彻金刚。种子为 (haj)。三昧耶形为惠刀印,或莲花上..

无执受

梵语anupātta。又作非执受。为“有执受”之对称。执受,感觉之意。无执受,即对外境无有执着觉受者。如眼等五根及色香味触四境,于现在位堕有情处是有执受;于过去未来为无执受。总之,无感觉..

无尘法界

尘者,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即三界诸法。法界,为真理之异名,理体清净,一切三界诸法唯由理缘起,理外无尘境,故称无尘法界。观经玄义分(大三七·二四六上):“无尘法界,凡圣齐圆..

无央数劫

梵语asajkhyeya-kalpa。指无限长之时间。央,尽之意;劫,极长之时间,原为古代印度表示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亦沿用之。无央数,为梵语asavkhya(音译阿僧祇)之意译。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

无始

梵语anādikāla,anādikālika。一切世间如众生、诸法等皆无有始,如今生乃从前世之因缘而有,前世亦从前世而有,如是辗转推究,故众生及诸法之原始皆不可得,故称无始。万法均从因缘生,亦由..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