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树过人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比丘在大树上受夏安居,于树上大小便,神瞋伺便欲断命根。比丘以过白佛,因制不得树上安居,及绕树大小便。若先有大小便处听。”(含注戒本卷下·一六·一四)..

上树过人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有病,或命梵难,上过人者。”(含注戒本卷下·一六·一六)

上起

亦名:忏悔戒本疏·释戒经序:“知犯识忏,还净上起,三学增明,克成道业。”行宗记释云:“上起,即忏悔,名出了论。谓翻前犯时居下,故名为上;戒法续生,称之为起。”(戒疏记卷三·九·一六..

不作余食法

亦名:上根少欲不作余食法、余食法子题:后食行事钞·头陀行仪篇:“不作余食法,由食多无度,妨道业故。智论,由求小食、中食、后食,则失半日之功。佛法为行道故,不为益身,如养马、养猪等。..

不共住

子题:二共住、同羯磨、同说戒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言,有二共住,同一羯磨、同一说戒;不得于此二事中住,故名不共住也。”(含注戒本卷上·五·一六)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不共住者..

二持就心优劣

亦名:三心持戒子题:善心持戒、不善心持戒、无记心持戒、离染清净行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就心有三:一善心持戒,谓修离染清净行,对根本恶,怨逼三时不染等,是也。不善心者,为名利故,世报..

二持就行优劣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就行,止持离重过为胜,作持离轻过为劣,此轻重相望。若能治行者,止持对粗过故,治行易成故劣;作持对细过,治行难成故胜。”资持记释云:“文中分二,初约所犯轻重,二..

二持所求优劣

亦名:持戒标心分齐子题:贼分齐、罪分齐、福分齐、道分齐行事钞·持犯方轨篇:“约就所求四种。一、贼分齐,如谄媚邪命,胜他名利等。二、罪分齐者,恐堕三涂,故成论云,行者深心,不乐为恶,..

二持约方优劣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约方明持。阎浮提者胜,烦恼重故;西方东方,持戒为弱。”资持记释云:“烦恼重处,为善者希,复由苦逼,心必猛盛,所以独胜;余二弱者,烦恼轻故;北洲难地,故所不论。..

二持约时优劣

子题:优波掘多问尼、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无相好佛、掘多、鞠多、行事钞·持犯方轨篇:“约佛前后,佛在时胜,灭后劣。正法、像法、末法渐弱。以优波掘多问尼为证,佛世六群,极为粗..

二持约法优劣

子题:威仪戒、护根戒、定共戒、道共戒、外凡假名僧戒、假名僧、内凡和合僧戒、和合僧、圣人真实僧戒、真实僧行事钞·持犯方轨篇:“约法而言,四种不同:一、威仪戒,二、护根戒,三、定共戒,..

二摈人

子题:灭摈、应灭摈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若灭摈者,为非既重,加覆染心,故作法除,出海岸也。若应摈者,根本已坏,去僧弥远,将欲摈遣,逢缘且散,故文云入波罗夷说中也。亦可为非公显,不惧..

二净法能护世间

资持记·释师资篇:“杂含云,告诸比丘有二净法能护世间,即惭、愧也。”(事钞记卷一○·二一·九)

二犯

子题:作犯、犯由作成造作恶法为宗、止犯、犯由止成不修善法为宗戒本疏·持犯方轨:“次明二犯。言作犯者,出家五众,内具三毒,我倒自缠,不思对治,鼓动三业,违教造境,名之为作。作与持违,..

二种智人

亦名:二种健儿含注戒本·戒经序:“有二种智人:有罪能见、见罪能如法忏悔。”(含注戒本卷上·三·一○)

二种腰带

亦名:腰带二种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覆疮衣、雨浴衣、漉水囊、二种腰带卧具,入轻。”资持记释云:“二种带者,彼律,因乞食比丘旋风吹去内衣。佛言应着腰带。诸比丘散缕作、纽缕作、空..

二逆偷兰因果

子题:五逆之罪犯则无初、破僧偷兰是究竟非方便、破僧是第二违谏最初、制教开初业道无初、三逆、偷兰因果各有三品戒本疏·十三僧残法:“明二逆偷兰因果者。(一、明出血罪)如昔解云,出血偷兰..

二部

子题:大众部、根本二部、上座部、大迦叶结集处、迦叶结集处、上座部结集处、无学结集处、大众部结集处戒本疏·解今题目:“二部。如四分中,初结集时,选五百人,余不在数,名为大众。如文殊问..

二顺从

子题:法顺从、衣食顺从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有二顺从:法顺从者,以法教授,增戒、增心、增慧,讽诵、承受也。衣食顺从者,给与衣被、食饮、床、卧具、医药。”(含注戒本卷上·一五·一一..

五人不应为说毗尼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十诵,五人不应为说毗尼,谓试问、无疑问、不为悔所犯故问、不受语问、诘故问者,并不须答。”(事钞记卷四○·二九·九)..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