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处定所应作

【五处定所应作】 p0280瑜伽四十六卷十二页云:又诸菩萨、略有五处定所应作。若不作已;终不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菩提。何等为五?一者、发菩提心。二者、于诸有情,深生哀愍。三者、炽然精进。四者..

五处应正遍知

【五处应正遍知】 p0280瑜伽一百卷一页云:复次依毗柰耶勤学苾刍,于其五处,应正遍知。云何为五?一、事遍知。二、罪遍知。三、补特伽罗遍知。四、引摄义利遍知。五、损恼遍知。如彼卷一页至五..

五处决定应作

【五处决定应作】 p0281显扬八卷九页云:定作者:谓诸菩萨、于五种处,决定应作。若不作者;必不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菩提。云何为五?一、发菩提心。二、于诸有情,起于怜愍。三、勇猛精勤。四、于..

五处常应修作

【五处常应修作】 p0281显扬八卷九页云:常应作者:谓诸菩萨、于五种处、常应修作。一、常应修作不放逸行。二、无依无怙苦恼有情,为作依怙。三、常应修作供养佛行。四、常应遍知误失不误失。五..

五处常所应作

【五处常所应作】 p0281瑜伽四十六卷十二页云:又诸菩萨、于其五处,常所应作。何等为五?一者、于不放逸,常所应作。二者、无依无怙,有苦有贫,诸有情所,常应为作依怙等事。三者、于诸如来,..

五法摄毗奈耶

【五法摄毗奈耶】 p0281瑜伽九十九卷五页云:复次略有五法、摄毗柰耶。何等为五?一者、性罪。二者、遮罪。三者、制。四者、开。五者、行。云何性罪?谓性是不善;能为杂染,损恼于他;能为杂染..

五法能防戒蕴

【五法能防戒蕴】 p0281瑜伽九十九卷十八页云:成就如是随顺法者,复有五法,能防戒蕴。一、正出家。二、善请问。三、审观察。四、修对治。五、任持信。不厄于债,而求出家;如前广说,唯求涅槃..

五法速证通慧

【五法速证通慧】 p0281瑜伽十四卷十六页云:又修断者,成就五法,随其所欲,于诸善品,方便修行;亦能速证究竟通慧。一者、于所修断,猛利乐欲,如教奉行。二者、于自所有,如实发露。三者、身..

五法性摄三身

【五法性摄三身】 p0281成唯识论十卷十六页云:有义、初一摄自性身。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说佛法身,无生灭故。说证因得,非生因故。又说法身,诸佛共有;遍一切法,犹若虚空。无相无为,非色心..

五法摄大觉地

【五法摄大觉地】 p0281佛地经论三卷一页云:尔时世尊告妙生菩萨:妙生当知,有五种法、摄大觉地。何等为五?所谓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如彼卷一页至六卷十六页广..

五圣智三摩地

【五圣智三摩地】 p0282瑜伽十二卷十五页云:复次云何五圣智三摩地?谓我此三摩地、是圣,无染无执。广说如经。此中示现五行相智。谓自体智、补特伽罗智、清净智、果智、入出定相智。圣者:善故..

五种失利养因行

【五种失利养因行】 p0282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五种失利养因行,亦是背涅槃因行。谓若于是处受用利养,若从彼得,若所得物,若所为得,若如是得,于此诸处,心生吝惜。..

五种现法涅槃见

【五种现法涅槃见】 p0282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六页云:诸有此见,受妙五欲,名得第一现法涅槃。此取劣法为胜见取;见苦所断。诸有此见,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

五种法多有所作

【五种法多有所作】 p0282瑜伽八十九卷三页云:复次心清净行苾刍、有五种法,多有所作。何等为五?一、正教授。二、奢摩他支。三、毗钵舍那支。四、无间殷重加行。五、出世间慧。如彼卷三页至六..

五种修无常想行

【五种修无常想行】 p0282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于诸行中,修无常想行,有五种。谓由无常性、无恒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变坏法性故。此中剎那剎那坏故无常。自体系属有限住寿故无恒。外事劫后..

五种真实菩萨相

【五种真实菩萨相】 p0283显扬二十卷九页云:复次有五种真实菩萨相。由成就此故,入菩萨数。云何为五?谓哀愍众生;常说爱语;所作勇决;舒手惠施;能善剖析甚深义节。哀愍者:有二种姓。一者、..

五事四句等分别

【五事四句等分别】 p0283瑜伽七十三卷一页云:问:诸相、是名耶?设名;是相耶?答:诸名、皆是相。有相、而非名。谓除名相,余四相。余随所应,当知亦尔。..

五事系不系分别

【五事系不系分别】 p0283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不系?答:欲色界系三。无色界系亦尔。正智一种,若唯出世间;是不系。若世间出世间;通系不..

五蕴与四谛相摄

【五蕴与四谛相摄】 p0283瑜伽五十五卷十三页云:复次如是五蕴,几谛所摄?又此诸谛,几蕴所摄?当知三谛、五蕴、更互相摄。灭谛、诸蕴、互不相摄。由灭谛性、是彼寂静所显故。..

五遍行心所作业

【五遍行心所作业】 p0283显扬十八卷四页云:今当略说作意触受想思五种遍行心法作业。颂曰:引心、三分别,领位、审了相,得失等营为,名作意等业。论曰:引发于心,是作意业。三和分别,是触业..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