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 p0776 瑜伽七十六卷一页云: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二解 摄论一卷三页云: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

阿罗汉向

【阿罗汉向】 p0777 显扬三卷十一页云:七、阿罗汉向。谓如有一、学已见迹;为断非想非非想地烦恼故;修对治行。二解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页云:论曰:即不还者、进断色界及无色界修所断惑,从断初..

阿罗汉沙门果

【阿罗汉沙门果】 p0778 显扬三卷十八页云:四、阿罗汉沙门果。若随胜摄;贪欲瞋痴、无余永断。若全分摄;见修所断一切烦恼、永断无余。由彼断故;得阿罗汉,诸漏永尽。乃至广说阿罗汉六恒住法..

阿罗汉有六种

【阿罗汉有六种】 p0778 大毗婆沙论六十二卷四页云:阿罗汉有六种。一、退法,二、思法,三、护法,四、安住法,五、堪达法,六、不动法。此中退法者:谓彼应退。思法者:谓彼思己,持刀自害。..

阿毗达磨释名

【阿毗达磨释名】 p0779 大毗婆沙论一卷十一页云: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以何义故、名阿毗达磨?阿毗达磨诸论师言:于诸法相,能善抉择,能极抉择;故名阿毗达磨。复次于诸法性,能善觉察,能..

阿波逻罗龙泉

【阿波逻罗龙泉】 p0779 西域记三卷二页云:瞢揭厘城东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至阿波逻罗龙泉。即苏婆伐窣堵河之源也。派流西南,春夏含冻,晨夕飞雪。雪霏五彩,光流四照。此龙者、迦叶波..

阿那波那念所缘

【阿那波那念所缘】 p0779 瑜伽二十七卷三页云:云何阿那波那念所缘?谓缘入息出息念,是名阿那波那念。此念所缘入出息等,名阿那波那念所缘。如彼卷三页至十四页广释。..

阿赖耶识流转相

【阿赖耶识流转相】 p0779 瑜伽五十一卷四页云:若略说阿赖耶识、由四种相,建立流转。云何四相建立流转?当知建立所缘转故,建立相应转故,建立互为缘性转故,建立识等俱转转故。如彼广说。..

阿赖耶识杂染相

【阿赖耶识杂染相】 p0779 瑜伽五十一卷九页云: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

阿赖耶识还灭相

【阿赖耶识还灭相】 p0780 瑜伽五十一卷九页云:复次阿赖耶识所摄持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法种子,此非集谛因。由顺解脱分等善根,与流转相违故。所余世间所有善根,因此生故;转更明盛。由此..

阿赖耶识断灭相

【阿赖耶识断灭相】 p0780 瑜伽五十一卷十一页云: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

阿罗汉有四胜利

【阿罗汉有四胜利】 p0780 瑜伽八十七卷一页云:复次有解脱心有净智见诸阿罗汉、有四胜利。当知不与诸外道共。一、于行时恒常住性。二、于住时无相住性。三、往昔因所生诸行,任运归灭。四、后..

阿赖耶识三种差别

【阿赖耶识三种差别】 p0780 摄论一卷十六页云:此中三种者:谓三种熏习差别故。一、名言熏习差别,二、我见熏习差别,三、有支熏习差别。..

阿赖耶识四种差别

【阿赖耶识四种差别】 p0780 摄论一卷十七页云:四种者:一、引发差别,二、异熟差别,三、缘相差别,四、相貌差别。此中引发差别者:谓新起熏习。此若无者;行为缘识,取为缘有,应不得成。此..

阿赖耶识行相所缘

【阿赖耶识行相所缘】 p0781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此识行相所缘云何?谓不可知执受处了。了、谓了别。即是行相。识以了别为行相故。处、谓处所。即器世间。是诸有情所依处故。执受有二。谓诸..

阿赖耶识相有三种

【阿赖耶识相有三种】 p0781 摄论一卷七页云:如是已说阿赖耶识安立异门。安立此相,云何可见?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此中安立阿赖耶识自相者..

阿赖耶识非断非常

【阿赖耶识非断非常】 p0781 成唯识论三卷五页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

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

【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 p0781 成唯识论三卷七页云: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

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

【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 p0781 瑜伽五十一卷十页云: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以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又阿赖耶识、恒为一切粗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

阿那波那念六事差别

【阿那波那念六事差别】 p0782 瑜伽三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勤修阿那波那念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谓依入出息念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增上力故;能正了知于入出息所缘境界系心了达,无忘明记..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