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圣教中无有乖诤

【于圣教中无有乖诤】 p0752 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于圣教中无乖诤者:所谓大师及诸弟子、若义、若句、若文、于文句义,平等润洽,互相随顺。非如异道施设见解,种种非一差别不同。第一句者:所..

于恶声等不护雪戒

【于恶声等不护雪戒】 p0752 瑜伽四十一卷九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自能发不信重言,所谓恶声、恶称、恶誉;不护不雪。其事若实,而不避护;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事..

于此世罪深见怖畏

【于此世罪深见怖畏】 p0752 瑜伽九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善能造作自他义利。诸所施为,皆以正法,不以非法。于现法中他作恶行,深见过失。谓或杀、或缚、或罚、或退、或被讥毁。正思择已;终不现..

于威仪路成就轨则

【于威仪路成就轨则】 p0752 瑜伽二十二卷三页云:云何名为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如有一,于所应行,于如所行;即于此中,如是而行。由是行故;不为世间之..

于他世罪深见怖畏

【于他世罪深见怖畏】 p0752 瑜伽九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又正观见造恶行已;于其后世感恶趣苦,及感所余匮乏等苦,正思择已;终不现行。如是名为于他世罪深见怖畏。..

于相善巧四种功德

【于相善巧四种功德】 p0752 瑜伽十九卷十五页云:谓如有一,有学见迹,能善了知止举舍相。由此因缘,得四功德。谓心住一缘,远离粗重,能善受用身心安乐。是初功德。又净定心、尽所修故;如所..

于病有情不往供事戒

【于病有情不往供事戒】 p0753 瑜伽四十一卷十五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遭重疾病;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往供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

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戒

【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戒】 p0753 瑜伽四十一卷十七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随其转;非染违犯。无..

于说法师故思轻毁戒

【于说法师故思轻毁戒】 p0753 瑜伽四十一卷十四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说法师、故思轻毁;不深恭敬;嗤笑调弄;但依于文,不依于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于内身等住循身等观

【于内身等住循身等观】 p0753 瑜伽二十八卷二十页云:云何于内身等住循身等观?谓若缘内自有情数身色为境,住循身观;是名于内身等住循身观。又云:谓若缘根所摄,有执有受色、为境;是名于内..

于外身等住循身等观

【于外身等住循身等观】 p0753 瑜伽二十八卷二十页云:云何于外身等住循身等观?若缘外非有情数色为境,住循身观;是名于外身等住循身观。又云:若缘非根所摄无执无受色为境;是名于外身等住循..

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p0753 成唯识论九卷二十二页云: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不得自在。彼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入十地时,便能永断。由斯十地..

于境最极爱味心株覆事

【于境最极爱味心株覆事】 p0753 瑜伽九十二卷十七页云:复次诸出家者、弃舍所学增上力故;当知安立顾恋境界。又出家者、毁犯尸罗增上力故;当知安立未出家者弃背趣入心株覆事。远离惭愧故。一..

于应避护不正避护过失

【于应避护不正避护过失】 p0753 瑜伽九十九卷四页云:若有弃掷僧祇卧具、置回露处、舍而去等;或邪受用等。当知是名于应避护不正避护过失。..

于应恭敬而不恭敬过失

【于应恭敬而不恭敬过失】 p0753 瑜伽九十九卷四页云:若于尊教,轻触怨咎,怒睛恶视;不恭敬听受别解脱经等。当知是名于应恭敬而不恭敬过失。..

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

【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 p0753 瑜伽二十三卷九页云:云何于食无有厌足所作过患?谓诸国王剎帝利种、位登灌顶,亦于自国王都聚落,不住喜足;俱帅兵戈,互相征讨。吹以贝角,扣击钟鼓,挥刀盘..

于食能坏亲爱所作过患

【于食能坏亲爱所作过患】 p0753 瑜伽二十三卷九页云:云何于食能坏亲爱所作过患?谓诸世间、为食因缘,多起斗诤。父子、母女、兄弟、朋友、尚为饮食,互相非毁;况非亲里、为食因缘、而不展转..

于二生处结生相续增广

【于二生处结生相续增广】 p0753 瑜伽八十七卷十三页云:又即彼识、如是转时,于二生处、当知结生相续增广。一、于有色,二、于无色。于有色处,依止中有而有去来。于无色处,唯有从生。即于两..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智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智】 p0754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或于六触处,不能如实遍通达者:谓于六处顺乐受等触所生中,彼灭寂静,不能如实遍了知故。又此加行、不能如实于法通达知见现观者:谓即..

于内外身等住循身等观

【于内外身等住循身等观】 p0754 瑜伽二十八卷二十页云:云何于内外身等住循身等观?若缘外他有情数身色为境,住循身观;是名于内外身等住循身观。又云:若缘非根所摄有执有受色为境;是名于内..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