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婆阇婆提

【毗婆阇婆提】此云分别论。

育多婆提

【育多婆提】此云相应论。

摩得勒伽

【摩得勒伽】此云智母,以生智故。菩萨入此三昧,作论申经。儒家以析理精微名论,释氏申通辨论宗旨,收束所说,立为十支:一、略陈名数支,即百法论;二、粗释体义支,即五蕴论,此二天亲所造;..

波罗提木义

【波罗提木义】戒疏云:此翻解脱。如论所引,道戒名解脱也,事戒名别脱也。随分果德,寄以明之。道性虚通,举法类遣,不随缘别,但名解脱。事戒不尔,缘别而生,缘通万境,行亦随遍,据行淩犯,..

三昧

【三昧】此云调直定,又云正定,亦云正受。圭峰疏云:不受诸受,名为正受。远法师云: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

末底

【末底】秦言慧。

若那

【若那】秦言智。智与于慧,有异有同。言其异者,如肇师云:决定审理谓之智,造心分别谓之慧。分别则从因立名,决定乃从果立号。故大论以道慧、道种慧,是因中总别。一切智、一切种智,是果上总..

檀那

【檀那】法界次第云:秦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布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者,所谓饮食衣服、田宅六畜、奴婢珍宝、一切己..

尸罗

【尸罗】此云清凉。大论云: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经音义云:此义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古师翻戒,戒以防止为义,能防恶律仪无作之非,止三业所起之恶,故名防止..

毗梨耶

【毗梨耶】法界次第云: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为身精进。若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

禅那

【禅那】此云静虑。智论云:秦言思惟修,言禅波罗蜜一切皆摄。法界次第云: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世间禅者,谓根本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即是凡夫所行禅。出世间禅,复有二..

般若

【般若】法界次第云: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阂,名为智慧。大论云:般若定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此生善,故不翻。此六度法,祖引经论以辨其相,共立五义..

波罗蜜

【波罗蜜】大论:又云阿罗蜜,秦言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释波罗蜜。天台禅门云:一者诸经论中,多翻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为中流。菩萨以..

波罗伽

【波罗伽】大论:秦言度彼岸。华严云: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

豆佉

【豆佉】或伊祢,晋云苦。法界次第云: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苦有三种:一苦苦,二坏苦,三行苦。今明三苦,有别有通。别者,三苦即别对三受。苦受,从..

三牟提耶

【三牟提耶】或弥祢,晋云集。法界次第云:集以招聚为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为集。

尼楼陀

【尼楼陀】或娑陀,晋言灭。法界次第云: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患累,故名为灭。

末伽

【末伽】或槃那,晋云道。法界次第云:道以能通为义,道有二种:一正道,实观三十七道品,三解脱门,缘理慧行,名为正道。二助道者,得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皆是助道。此二相扶,能..

奢摩他

【奢摩他】此云止。涅槃经云:奢摩他,名为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故;又名能调,能调诸根恶不善法故。又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又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曰能清,能清贪欲嗔恚愚痴三浊..

毗婆舍那

【毗婆舍那】此云观。涅槃云:毗婆舍那,名为正见,亦名了见。名为能见,名曰遍见,名次第见,名别相见,是名为慧。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