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

[出唯识论]一相应心应即当也。谓一念妄心。虚妄分别。而与烦恼诸惑相应。是名相应心。二不相应心谓常住真心。古今一相。自性清净。而与烦恼诸惑永不相应。是名不相应心。..

二种性

[出楞伽经]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厌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

二相

[出起信论]一同相谓染净二法。皆同真如性相。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故名同相。二异相谓真如平等之理。随染净缘。显现一切差别之相。故名异相。..

二相别

[出析玄记]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

一心

[出华严经]一心者。一念之心也。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散之则应万事。敛之而成一念。是故若善若恶。若圣若凡。无不皆由此心。以心本具万法。而能成立众事。经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是也。..

一心约教有异

[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

一善心

[出涅槃经]心即以根对尘所起一念之心也。若起一念恶。即消灭众善。若起一念善。即破除众恶。故经云。修一善心。破百种恶。是也。

一人

[出仁王护国经]一人者。佛也。佛本于人中得道。故亦称人。世间出世间最尊最胜。故名一人。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是也。(三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即十地菩萨也。..

一身

[出华严经]身即法身也。盖十方诸佛无明之惑净尽。法性之体全彰。无有自他色相之异。故名一身。经云。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是也。..

一虚

[出普贤行愿品疏]谓如来真身无形无相。犹若虚空。虽同一虚。万像森然。虽含万像。一相不立。疏云。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是也。..

一月喻三身

[出宝王论]一月喻三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输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

一月三舟喻

[出华严经疏]谓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向南北行。向南者见月随南。向北者见月随北。停舟者见月不移。盖譬如来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皆由众生缘有生熟。故见如来..

一法

[出华严经]法即轨则之义。谓诸佛菩萨。莫不轨则真如之法修之而成正觉。故经云。惟以一法而得出离。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也。(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一理

[出法华经玄义]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摄。其大无外。诸法虽殊。理元是一。理虽是一。而能统贯诸法。诸法虽殊。莫不本乎一理。事理融通。法法无碍。是则世间出世间法。皆不外乎此也。..

一乘

[出法华经]一乘者。佛乘也。乘即运载之义。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槃彼岸故。喻以七宝大车而导之以大白牛也。佛之出世。意欲直说法华。盖由众生机器不等。于是先..

一雨

[出法华经]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无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雨所润。是也。..

一门

[出法华经]门者即能通之义。一谓一理。即是所通。门谓正教。即是能通。盖譬佛所说一乘之教。则能通于实相之理。经云。惟有一门。是也。..

一味

[出法华经并法华玄义]一味者。喻法华一乘之教也。如来说法。必称机宜。以其机有大小。故历四时三教。渐次调停。令其入大。然后高会灵山。纯谈一妙。开前四时三教之法。即是圆妙一乘。一乘之外。..

一大事因缘

[出法华经]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之仪式。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证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

二种心相

[出占察经]一心内相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障无碍。微密难见。遍一切处。是名心内相。二心外相谓心随有所念。种种境界皆悉现前。是名心外相。..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