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陀罗尼

《甘露陀罗尼》,是密教中阿弥陀佛的根本咒。此咒在汉文藏经中有三种译本。一、《甘露陀罗尼咒》,但有咒语而无经文,是唐于阗三藏实义难陀于证圣元年至长安四年中(695~704)在佛授记寺译。二、..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唐菩提留志译。是说不空羂索观世音菩萨(以四摄摄取众生的观世音菩萨)的秘密真言观行法门和它修持功德的经典。此经系唐神龙二年(706)夏天竺三藏菩提留志于长安..

不空羂索神咒心经

《不空羂索神咒心经》一卷,唐玄奘译。显庆四年(659),在大慈恩寺弘法院译出(原经后序为显庆二年五月旦日于大慈恩寺弘法苑重更敷译),大乘光笔受。此经是说观自在菩萨的不空羂索神咒心并其功德..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中国北周时代印度耶舍崛多译。是叙述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神咒功德的经典,属于早期密教的事部法。它是《金刚大道场经》十万偈颂中的一品。如本经末所云:此经名金刚大..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一名《不空羂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一卷,北天竺岚波国婆罗门首领李无诏于中国唐代武后时译出。此经是说不空羂索观自在菩萨的根本咒--即一切明主不空羂索自在王陀罗尼的..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具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唐玄奘译。是说空、无相、无得等义的诸部般若集成的经典。此经总有十六会,其最早形成的似是八千颂般若,即相当于此经第四会的《小品般若》。..

大品般若经

《大品般若经》,具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一作二十四卷、或三十卷、或四十卷),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五至六年(公元403~404)译出。此经据《大智度论》卷一百说是二万二千颂,但印..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简称《仁王经》。现存两种译本:一题《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一题《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不空译,都分上下两卷。旧传本经除现存的两种译本外..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一卷,唐玄奘译,知仁笔受,贞观二十三年(649)出。旧传前译本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现存),是姚秦鸠摩罗什所译,但梁代《出三藏记集》卷四及..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弘始八年(406)鸠摩罗什译。是说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经典,为天台宗立说的主要依据。在什译前一百二十年,即西晋太康七年(286),就有竺..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法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渐次流行,所以它从汉文译本内分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长行,所以在汉..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或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是宣说如来常住、涅槃常乐我净、众生悉有佛性乃至阐提成佛等义的经典。汉译本作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经录家列为大乘五大部经之一。此经..

中阴经

《中阴经》二卷,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译。《高僧传竺佛念传》云:自出《菩萨璎珞》、《十住断结》及《出曜》、《胎经》、《中阴经》等,始就治定,意多未尽,遂尔遘疾,卒于长安。可见该经是译文..

阿含经

《阿含》是北方所传原始佛教经典汇编的名称,其意义为依着师承的展转所传。一般佛教文献里都将它看成声闻乘三藏中的经藏。它区分为四大部,称为四《阿含》,即《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苻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兜佉勒国沙门昙摩难提译。此经是印度北方所传《四阿含经》中的一种,所说多为渐次趋入佛法的施、戒、生灭、涅槃等道理。随世人的根机不同,常..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隆安二年(398)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共僧伽罗叉译。此经是北方佛教所传《四阿含经》中之一。因为它所汇集各经,不长不短,事处适中,所以叫《中阿含经》(见《弥沙塞五分律..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姚秦弘始十五年(413)罽宾沙门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此经是北方所传《四阿含经》中之一。因为它所汇集各经的篇幅最长,除了有重点的批判外道异说以显彰佛教而外,所说的..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五十卷,刘宋元嘉二十年(443)中印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此经的别行本传入中国颇早,初期(从汉末到晋末)的译家如安世高、支谦、竺法护等,都相继翻译。后来唐代玄奘、义净,宋代法贤..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六十卷,隋代开皇七年到十一年(587~591),阇那崛多译,僧昙、费长房、刘平等笔受。原有彦琼制序,今不存。本经是以昙无德部所传的佛传为主,集合摩诃僧祇、萨婆多、迦叶维(一作..

贤愚经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十三卷,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凉州(今甘肃武威)沙门慧觉(一作昙觉)等译。汉译而外,还有藏文、蒙文译本。译者慧觉、威德等八人,曾西..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