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烦天

无烦,梵名Avrha,巴利名Aviha,音译作阿鞞丽舍、阿浮诃那、阿毗波、阿卑和。又作无大求天、无广天、无繁天、无诳天、无所触天、无希望天。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为第四禅之第五天(一..

无热天

无热,梵名 Atapa,巴利名同,音译阿答波、阿陀波、阿答和。又作不热天、不恼天、无恼天、不烧天、无熟天、无烧天。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位于第四禅之第四天。此天已伏除杂修静虑之上..

无生

(一)又作无起。谓诸法之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所有存在之诸法无实体,是空,故无生灭变化可言。然凡夫迷此无生之理,起生灭之烦恼,故流转生死;若依诸经论观无生之理,..

无生四谛

我国天台宗智顗所立四种四谛之一。又作无生灭四谛。天台宗判立藏、通、别、圆四教,无生四谛系通教之说,认为因缘诸法,悉皆幻化,当体即空而无有生灭,以此观苦、集、灭、道四谛,故称无生四谛..

无生智

梵语anutpādajāna,巴利语 anuppāda-āna。二智之一,十智之一。指了知一切法无生之智。亦即灭尽一切烦恼,远离生灭变化之究极智慧;于四谛已自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复更遍知无“知、断..

无生法忍

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ānti。谓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不动心。又作无生忍、无生忍法、修习无生忍。为三忍之一,仁王经所说五忍之第四。大智度论卷五十(大二五·四一七下):..

无生无灭

略称无生。谓诸法之实体无有生灭之相。与“无生灭”、“无生寂灭”同义。又以无生断离执着,故又称无生无著。维摩经弟子品(大一四·五四一上):“诸法毕竟不生不灭。”仁王经卷上载,一切诸佛..

无生生

全称无生之生。无生,指法性真如之理无生无灭;生,指舍此而往彼处。如佛菩萨以应化身示现于娑婆,众生往生于净土,乃离六道四生之生,此生因契于无生,故称无生生。据昙鸾往生论注卷下载,极乐..

无生界

指契合无为涅槃之妙理而相即相入之世界。盖无为涅槃之妙理,乃永离生灭,故称无生。如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具二十九种庄严相,直入无为涅槃之妙理,无一法非无为涅槃,故称为无生界。[往生论注..

无生相似过类

因明用语。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过类之第十一。于因明对论中,立者(立论者)已提出宗(命题)与因(理由),敌者(问难者)欲驳斥之,强指于立者所说之“因”未发生之前,其宗..

无生身

指证果之身。以佛之法身无有生灭,故称无生身。观经疏玄义分(大三七·二四六上):“定散等回向,速证无生身。”无生,为涅槃之异称。盖涅槃之妙理,无生无灭,证悟无生之理,即得无生身。然无..

无生门

观诸法无生之理,为入佛道之初门,即称为无生门。摩诃止观卷五下(大四六·五九下):“无生门能通止观,到因到果,又能显无生,使门光扬,何者?止观是行,无生门是教,依教修行,通至无生法忍..

无畏

梵语vai?āradya,巴利语 vesārajja;或梵语abhaya,巴利语同。又作无所畏。系无所怖畏之意。谓佛、菩萨说法时具有无所怖畏之自信,而勇猛安稳。佛、菩萨之无畏皆有四种,称四无畏、四无所畏。..

无畏山寺

巴利名Abhayagiri。音译阿跋耶祇厘。全称阿跋耶祇厘毗诃罗(巴 Abhayagiri-vihāra)。系位于锡兰旧都阿[少/兔]罗陀补罗城(巴 Anurādhapura)北之古寺院。本寺建于西元前一世纪中,相当于当时..

无畏山寺派

巴利名Abhayagirivihāranikāya。又作阿跋耶祇厘住部(梵 Abhayagirivāsin)、法味派(巴Dhammarucika)。乃锡兰第一个兼习大乘之上座部部派,因以无畏山寺为中心,故称为无畏山寺派。该寺于..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系集无异元来禅师一代语录之大成,内容包括无异..

无异熟

梵语avipāka。无异熟果之意。为“有异熟”之对称。指无记法、无漏法等不招感当来异熟果报者。相对于此,能招感当来之异熟果者,称有异熟。于二十二根中,眼、耳、鼻、舌、身五根,及男、女二根..

无异相似过类

因明用语。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过类之第四。于因明对论中,敌者(问难者)对立者(立论者)所立之正确论式强加非难,谓对方所提出的宗(命题)之主词与同喻二项概念皆相同无异..

无痴

梵语 amoha。心所名。唯识百法之一。为“痴”之对称。又作不痴。即明解诸事理、对治愚痴之精神作用。唯识家摄为“善”之一。成唯识论卷六(大三一·三○上):“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解为性,对..

无尽

梵语aksaya。谓无穷无际。无为法离生灭之相,谓之无尽;有为法之缘起,一多相即,亦谓之无尽。又无为法之无尽系权教所说,有为法之无尽则实教所说。于华严宗则以无尽为圆融无碍之意,主张一切存..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