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顿机渐

即所教示之法,不依修行阶次,直接开示佛法奥妙处;然受者之根机为钝根,则须从渐次累积之修行方得证果。 p4608

教团

同一信仰者群聚一处所形成之团体。通常由讲说教义之教职与受教信徒所构成,佛教中自古称之为僧伽(梵sajgha,巴同)。初期原始佛教时代,所谓僧伽乃专指出家众而言,尚不包含在家信徒。广义之教..

教网

(一)指佛之教化。即比喻众生为鱼,佛之教法为网。如经中所言,张开佛教网,亘法界海,漉人天鱼,置涅槃岸。谓佛之教化,能令众生,远离生死苦海,到达解脱之彼岸。 (二)于禅宗,乃指比喻受缚于..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略称教诫律仪。又作行相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条录新学沙弥应遵奉之律仪。凡二十三章四六五条。卷首有自序,谓研钻义学之盛,诸善律仪渐趋废颓,然护持正法阐敷遗教..

教诫轮

乃三轮之一。即佛说法开导众生,令反邪归正、破除烦恼。又作说法轮、口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之三轮章载,教,即教示而令彼善滋生;诫,即诫勖而令其恶断灭;轮,具有摧伏、镇遏二利之功用。 p..

教禅二宗

即教宗与禅宗之合称。教宗,即根据佛陀所说之法而建立之宗派,如天台,华严等;禅宗,直接传承佛陀之心法,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特色之宗派。 唐代宗密、延寿等师,皆提倡教禅二宗融和一致,..

教证

(一)指圣教在经论中所显示之证据;又作文证。而对理论上之证明则称为理证。 (二)为教行、证行,或教道、证道之并称。(参阅“教证二道”4609) p4609 ..

教证二道

教道与证道或教行与证行之并称。以言语宣说者,称为教;基于教说而实践者,称为教道或教行;而契合悟境真理之实践,则称证道或证行。合称为教证。 十地经论卷一以“阿含”为“教”,并以之与“..

教镜

比喻经教如镜。即以教为镜,修行观照,犹如照镜。谓依经教修行观照,即能开发智慧,明白自心;犹如吾人照镜,能看清自身面貌,藉以整顿仪容。又有“教药”一词,亦用来形容经教,即比喻教为药,..

教体

又作经体。即教法之体。于佛所说之教法,或俱舍七十五法,或唯识百法中,论定以何物为体者,称为教体。其说甚多,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据异部宗轮论等来判别各家之说,谓小乘诸部总有六说:(一)..

教观二门

教相门与观心门之并称。全称教门观门。简称教观。为天台宗就教义理论与修行实践方法而分判之二门。佛教圣典之各种说法,自形式、内容等观点加以分类、整理、批判,而穷究其真髓,属于一己思想体..

教观纲宗

全一卷。明代智旭(1599~1655)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概说天台教义枢要之化仪、化法四教及十乘观。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因长幅难阅,乃改为书册。卷头有云(大四六·九三六下):“观..

败根

又作败种、败种二乘、焦种。大乘弹呵声闻、缘觉二乘为小乘,谓此二乘如草木之种子已败坏,或根已腐败,比喻其永不能成佛。二乘安于灰身灭智之涅槃,自认永不成佛,更无企求无上菩提之志,故大乘..

败坏菩萨

“成就菩萨”之对称。指菩萨之败坏佛种者。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九载,败坏菩萨者,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不遇善缘,五盖覆心,行杂行,转世受大富贵,或作国王或大鬼神王、龙王等,以本造身..

启建祈雨疏

遇久旱,举行祈愿降雨法会时所诵唱之疏。在祈雨法会期间,每日二次粥饭时,讽诵七遍大悲咒以祈求降雨。而法会之首日称为启建,特别庄严道场,讽诵楞严神咒,向观世音菩萨祈祷,并宣读疏文,此时..

启建叹佛

指授戒会第一日所举行之赞佛仪式。系禺中(约上午十时左右)迎圣讽经终了,即由教授师劝请导师(启请师、启师)而举行赞叹佛德之仪式。 p4411 ..

启蒙书

三藏典籍中,能启发蒙昧,而生般若正智之书。经典中,诸如训示教徒所须引用的句集之法句经、聚集因缘谭之贤愚经、杂宝藏经等,以及印度撰述如龙树之菩提行经、劝发诸王要偈等,皆称为启蒙书。我..

启请

梵语adhyesanā,adhyesita。即讽经之前,奉请诸佛。如举行楞严会之际,当唱楞严会上佛菩萨之名号。而楞严头举唱“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及所唱之文,称为启唱。禅宗之“望晦略布萨”,系每月初一..

启霜台

指设置戒坛。霜台,原为执掌法律之处,即为御史台之异称。禅苑清规卷九(卍续一一一·四六四上):“谢大戒词(万岁天宁之节,特启霜台)。” p4411..

斛食

斛,本为量器名,古谓十斗,今容五斗。以四角形大木盘盛大量饭食以供养三界万灵,称为斛食。盂兰盆会即行斛食供养。[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释氏要览卷上、敕修百丈清规卷七] p4612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