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庵和尚语录

全一卷(或作二卷)。又作密庵咸杰禅师语录、密庵录。宋代僧密庵咸杰(1118~1186)撰,松源崇岳、笑庵了悟等编。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编录乾明禅院、太平兴国禅..

密云禅师语录

凡十三卷。明代密云圆悟(1566~1642)撰,山翁道忞编。明代刊行。内容即:卷一至卷四为上堂语,卷五为上堂开示、小参等,卷六为问答机缘,卷七勘辨机缘、法语、书问(上),卷八书问(下),卷..

密意

隐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之意趣。盖佛之真意与众生所理解者不同,故称为密。此即言,即使详细说明,众生亦难以理解测知佛真实之意,故佛所说者,皆为方便教说。此外,指密意方便教,乃对显了真实..

密义

指深奥秘密之义理。首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六中):“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p4494

密号

(一)即不能以表面文字通解所隐含之真义之语。如比喻山有净菩提心不动转之义,或比喻地有穿无明住地且去妄想心垢之义。此二种深义,非常情能测知,故称密号。又如“杀害三界有情”一语,就隐藏之..

密语

(一)指佛陀真实、秘密之言语与教示。佛陀真意自表面之理解而言,是隐藏的,称为密意。例如说如来已涅槃,系隐去如来常住之意所说之语。 (二)指密教之陀罗尼真言。[秘藏记卷本](参阅“陀罗尼..

密坛

秘密坛之略称。即指修行密法之坛。广义而言,大坛亦称为密坛;然一般系指相对于大坛,置于佛前之长方形的坛为密坛。于密坛上放置有庄严之物,如金刚盘、火舍、六器、饮食器、灯明台、花瓶各一对..

密机

即堪于受教以修秘密真言之根机。首楞严经卷五(大一九·一二五下):“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p4495

密藏

(一)指秘密之教法。乃诸法直显法尔自然所示之教法;比教法超越肉身之佛(生身佛)所说之教法。二教论(大七七·三七四下):“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二)指属于密教之经、律、论三藏..

密藏开禅师遗稿

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 p4495 ..

密檐塔

为古代建筑宝塔形式之一种,佛塔亦采用之。为多砖之结构,一般呈八角形,亦有十二角形者。塔下有须弥座。底层塔身较高,其上出檐九、十一、十三层等,两檐间之塔身极短,不设门窗,仅有一小孔,..

密严海会

指以身语意三密庄严之诸佛净土。海会,比喻众多。大日经疏卷三(大三九·六○八中):“由三蜜方便,自心澄净故,诸佛蜜严海会悉于中现。”上引之中,“蜜”又作“密”。 p4495 ..

密严净土

指以身语意三密所庄严,为如来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净土。又作密严国、密严佛土、密严佛国、密严世界、密严道场。此净土乃修得之果圆满,远离诸过患,具足智慧、神通之观行者所依止之处。又..

密严华藏

即密严国与华藏世界之合称。前者为密严经所说,后者为华严经所说;皆为清净庄严之佛土。瑜祇经卷上(大一八·二五四上):“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严。”(参阅“密严净土”4496..

密严经

凡三卷。全称大乘密严经(梵名Ghana-vyūha-sūtra)。译本有二,一为唐代日照(地婆诃罗)译,另一为唐代不空三藏所译,两本皆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旨在阐说一切法乃心识所变,全经计分密..

密严经疏

凡四卷。唐代法藏(643~712)撰。又作大乘密严经疏。收于卍续藏第三十四册。第一卷已散失。本书为地婆诃罗所译大乘密严经之注释书,约撰于唐武后则天天授元年(690)。法藏之著作可分为两类,..

梵网经古迹记

凡三卷,或作二卷、四卷。新罗太贤集。又称梵网古迹记、梵网经古迹。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系梵网经之注释,分别为时处、机根、藏摄、翻译、宗趣、题名、本文等七门。注释书有文集十卷(睿尊)、..

梵摩三钵罗

二十八部众之一。面如天女,头戴天冠,左手覆按于脐边,右手持白拂当胸,璎珞庄严如天人。(参阅“二十八部众”173) p4647

尉迟乙僧

七世纪唐代画家。于阗人(一说吐火罗人)。尉迟为姓,乙僧系相对于其兄“甲僧”之称而言;并相对其父尉迟跋质那“大尉迟”之称,乙僧则称为“小尉迟”。父子均擅长绘画,父跋质那擅长绘制外国故..

专心

即一心、无二心之意。亦即指集中心思,不杂余念。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九所说之“专心禅思”、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之教人“专心念佛”,皆为此例。[教行信证卷二](参阅“专杂二修”4514) p4513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