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

又作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一)指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发菩提心之略称。即发起求解脱苦难,往生净土或成佛之愿望。菩提心乃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发此心,勤行精进,..

发心寺

日本曹洞宗寺院。位于福井县小浜市伏原。山号灵松山。大永元年(1521),前光禄大夫武田三品源元光所开基。中岩宗恕为开山。原属真言宗寺院。近代之原田祖岳(1871~1961)为曹洞宗颇著名之禅师..

发业润生

谓由惑起业,由惑润生。即由烦恼滋润业,而引生未来之果。此系惑之两种作用,唯识宗以此说明众生流转生死之根源。所谓发业,系指发业之惑之作用,乃以分别起之烦恼为主,其中更以与第六识相应之..

发真

即发起自己本有之真性。楞严经卷九(大一九·一四七中):“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 p5163

发菩提心论

(一)凡二卷。天亲着,鸠摩罗什译。全称发菩提心经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共分十二章。内容系就发菩提心而论,据大乘经论、小乘阿毗达磨论书,而详细注释、分类,并说明法数。 (二)全一卷。..

发起

指物之初起。又作发处。或指激扬鼓动他人。注维摩诘经卷二(大三八·三四四上):“欲令其显维摩诘辩才殊胜,发起众会。”此外,发起信心之一念,称为一念发起。又引发佛说该经因缘之大众,称为..

发起序

二序之一。为“证信序”之对称。在诸经序分中,仅记该经个别之发起缘由之序文,称为发起序,又称别序;而总通诸经之序文,称为证信序,又称通序。如于诸经之始,通常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等..

发起众

指开端发起之众。听法四众之一。即能鉴知时机,发起集会,发起瑞相,发起问答等之众,称为发起众。如法华经之会座,由于舍利弗三请佛陀而发起法华经之说法。法华文句卷二下(大三四·二六下):..

发趣论

巴利名Patthāna-ppakarana。原称发趣大论(巴 Patthāna-mahāpakarana),或单作叉(巴 Patthāna)。本论详述“论本母”一二二门与二十四缘之关系,为锡兰分别上座部七论之一。初分为论母..

发遣招唤

指释尊在娑婆世界发遣众生往生净土,而阿弥陀佛于净土招唤众生往生。略称遣唤。据善导观经疏散善义之二河譬所载,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于中途忽见二河,南为火河,北为水河。二河各阔百步..

发露

谓显露表白所犯之过失而无所隐覆。天台四教仪(大四六·七七九上):“如是五逆十恶及余一切,随意发露,更不覆藏,毕故不造新;若如是则外障渐除,内观增明。” p5166 ..

发愿

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菩提心);别指完成净土,以救济众生之心(即誓愿)。盖菩萨所发之愿,有总愿、别愿、净土成佛愿、秽土成佛愿等,..

发饿鬼心

十种发心之一。指众生于念念之间,欲得名闻四远,八方称扬,而内无实德,虚比圣贤;唯行谄诳,作下品十恶,以植三恶道之种子,称为发饿鬼心。 p5165 ..

皎然

唐代僧。长城人,俗姓谢。字清昼。生卒年不详。师之交游广阔,与武丘山之元浩、会稽之灵彻,以及朝中之于頔、权德舆等人皆相交甚善,并曾多次为初期禅宗诸祖师撰碑文,所撰碑文计有达摩大师法门..

盛者必衰

谓势力盛者必致衰灭。与“生者必灭”同义。表示诸行无常之义,为佛教人生观所显示之真理。[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寿命品、未生冤经] p5167 ..

盗牛

谓盗他人之牛,因不知使用方法,故不能得醍醐之味;以此譬喻仅知剽窃佛教文句者,不能获得解脱之益。[三论玄义] p5166

眷属

梵语parivāra,巴利语同。眷为亲爱,属为隶属,指亲近、顺从者。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谓佛陀有大眷属与内眷属;内眷属指其出家以前车匿、瞿毗耶等人,以及苦行时之五人给侍、得道时之阿难等;大眷..

眷属功德

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国土十七种庄严之一。往生极乐净土为弥陀眷属之诸圣众,皆由弥陀之正觉华化生,一味平等,无优劣不同;具有此等功德庄严之国土,称为眷属功德。往生论注卷上(大四○·..

眷属地狱

指八热地狱各有十六处附属小地狱。众生受毕根本地狱之苦后,引余罪而至眷属地狱。计一二八处眷属地狱,若加根本地狱(八热地狱),则为一三六处地狱(一三六捺落迦)。至于十六处眷属地狱,各经..

眷属妙

为天台宗所立法华“门十妙”之第九妙。指昔时曾受教于如来之法,而今前来辅助如来之教化者;此等如来之眷属共分为五类,一一类皆为不可思议,故称眷属妙。即:(一)理性眷属,指一切众生;盖众..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