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染

即耽染取著于五欲、六尘之境。五欲,为色、声、香、味、触,或财、色、饮食、名、睡眠。六尘,为色、声、香、味、触、法。此外,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八载,以无贪善根对治贪染,称为离染。(参阅“..

贪欲

梵语 lobha,rāga, abhidhyā。又称贪毒。略称贪。三毒之一,十不善之一,十大烦恼之一。与“渴爱”(梵trsnā)同义。即对于自身所好之对境生喜乐之念,而起贪着之心及取得之欲望。与无明共为..

贪欲三种发相

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举出,修行人于修禅定时,有下列三种贪欲发相,即:(一)外贪欲相,即修行人于修禅定时,取男或女之容貌,生起贪欲之心,念念不歇而障诸禅定,是为外贪淫结使发相。(二)..

贪欲使

指贪欲烦恼。又称贪使。为十使之一,十根本烦恼之一,十随眠之一,五钝使之一。使,为驱使之意。即贪欲之烦恼能驱使众生之身心,令流转于三界。(参阅“烦恼”5515) p4794 ..

贪欲即是道

即贪欲之事虽恶,然具法性之实理,故习于贪欲者,可就贪欲而观法性。类同于“淫欲即是道”。此系基于天台宗所立之性恶法门,即以恶为众生本具之性德。摩诃止观卷十下(大四六·一三六中):“行..

贪欲盖

梵语rāga-āvarana。五盖之一。即贪欲之烦恼能障碍、盖覆众生之心识,使不生善法。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解释盖之意,以其有障碍圣道及圣道之加行善根之作用,能令有情欲界之心树破坏堕落,不能生..

贪毒

三毒之一。又称贪欲。即贪欲之心,可令有情之身心受生死轮回之大苦,能毒害达于清境悟境之善心,故有“贪毒”之称。三毒指贪、瞋、痴三种烦恼,乃通摄三界之一切烦恼。称为毒,系以其能毒害众生..

贪水

贪爱之情能吸引诸物,又能滋长恶法,故以水为喻。首楞严经卷八(大一九·一四三下):“是故十方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p4793 ..

贪浊

指贪欲之烦恼。即贪欲能污浊、恼乱众生之身心,故称贪浊。据随愿往生经载,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向者少。p4795

贪烦恼

六大烦恼之一。为根本烦恼之贪欲心。烦恼,梵语kle?a。即令众生感到恼、乱、烦、惑、污等精神作用。谓贪欲之心,能恼乱众生之身心,常令沉沦于苦、乐之境域,使之感受束缚,不得清净自在,即称..

贪狼

比喻贪欲之深有如狼之特性。以狼性多贪,故喻多贪者为狼,称为贪狼。如同狐之本性多疑,故有“狐疑”之语。[无量寿经卷下] p4793 ..

贪病

三病之一。贪爱之心,能病恼有情,害出世之善心。修不净观可对治之。[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九](参阅“三病”600) p4793

贪瞋痴

并称三火、三毒、三垢、三不善根。又作贪恚痴、淫怒痴。即贪欲、瞋恚、愚痴等三种烦恼。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称为痴。此三者..

贪结

五结之一。指贪欲烦恼。结,梵语 bandhana,即结缚众生,令不能出离生死之烦恼。谓贪欲之烦恼能使人系缚于三界之生死,不得解脱,故称为贪结。(参阅“五结”1163、“结”5179) p4794 ..

贪缚

梵语rāga-bandhana。指贪欲烦恼。三缚之一。缚为系缚之意。即贪欲之不善根,能系缚众生令不自在,不得出离生死。乐、苦、舍三受中,于乐受贪缚随增。(参阅“三缚”683) p4795 ..

贪习

即贪欲之习性。首楞严经卷八(大一九·一四三下):“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 p4794

贪着

多求无厌足为贪;贪心固执而不离为着。指于诸欲染中贪爱执着。贪着系起于邪念,由贪着遂生种种烦恼。遗教经(大一二·一一一二上):“若有智慧,则无贪着。”[法华经序品、义足经卷上] p4795..

贯休

(832~912)唐末五代僧。以诗、画著称于世。婺州兰溪(浙江金华)人,俗姓姜。字德隐,一字德远。七岁出家于金华县和安寺圆贞座下,日诵法华经一千字,皆不忘。受具足戒后,即入浙东五泄山,修..

贯首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贯主、管主。贯,籍贯之意;首,乃初之意。贯首本指户籍簿上第一位列名者,其后引申为一宗一派之领袖。日本天台宗座主最早使用此称,今则广指对各宗大本山及诸大寺住持之尊称..

透三关

禅林用语。三关,指三种由低而高之参禅境界。行者若能凡情销尽,彻见诸法之虚妄不实及悟得自己之心性本源(本来面目,或本地风光),则称为“破初关”,或破本参,又作见性。其次,在见性之后,..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