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

(一)又称威神光。谓佛之光明灵妙不可思议。光明象征智慧,佛智离一切分别虚妄之相,为不可思议;从而其光明亦离形相,故称神光。[无量寿经卷下、赞阿弥陀佛偈(昙鸾)] (二)禅宗称自己本来之..

神我

梵语purusa。意即“人”,指个人之精神本体。又作神我谛、我知者。或单称“神”、“我”。印度数论学派所立二十五谛之第二十五。即执“我”为“常住独存,受用诸法之实我一。盖数论于自性等立二..

神我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如六派哲学中之数论、胜论等说,谓人、天各自为常住独存者,彼等既可受用诸法,且为主宰万有之实我。主张此一说法者,佛教皆称之为神我外道。[金七十论卷上、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

神沙怒眼睛

神沙,侍奉阎魔王之鬼神;怒眼睛,愤怒之意。乃用以形容容貌极度恐怖、愤怒之词。 p4248

神秀

(605~706)唐代禅僧。汴州尉氏(河南开封之南)人,俗姓李。身长八尺,尨眉秀目,有巍巍威德,少览经史,博学多闻。既剃染受法,寻师访道。后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参谒五祖弘忍,誓苦节,樵汲自..

神足通

又作如意足通、神境智通、神境智证通。五通之一,六神通之一。即得如意自在之神通力。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载有三种神用:(一)运身神用,举身凌虚,犹如飞鸟,亦如壁上所画飞仙。(二)胜解神用,..

神足智通愿

为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九愿。圣众或可以天眼彻见净土,或以天耳远听其土之音声,然若欲身至,则不得如意,或山川遥隔,或海陆途绝,仅能瞻望。弥陀遂发此誓,愿一切往生净土者皆得神足通,可于一..

神供

密教供养诸鬼神之作法。修护摩时,于道场外净处设神供坛,诵十二天及鬼神等之真言,并献上供物。此种修法即称神供法。[大日经疏卷八、大日经义释卷六、诸尊要抄卷十一] p4249 ..

神明

无法思惟分别者,称为神;能照见者称为明。(一)指天地之诸神,诸神能明白察知善恶邪正,确实无误,故有此称。(二)指众生之神识(灵魂、精神之主体)。 p4249 ..

神昉

唐代僧。生卒、乡籍不详。初住法海寺,精通大小乘经论,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始于弘福寺译经,师奉召证义,尔后其门下常列位译场。显庆年间,玄奘于大慈恩寺翻译大毗婆沙论时,师曾参与笔受..

神迥

(566~630)唐代僧。冯翊(陕西)临晋人,俗姓田。聪慧绝伦,博通经典,年少出家。住京师大庄严寺,常于春夏之间云游山林,精进修业,致力于大乘教说之布衍,好嘲笑当代世人之重视武功,而努力..

神宫寺

又作神宫院、宫寺、神愿寺、神护寺、神供寺。指日本为服侍神祇,而于神社内所设之寺院而言。以本地垂迹说为基础之日本寺院,通常附属于神社。于神社中任职修行佛事者,称社僧。奈良时代,每于神..

神晏

唐末五代僧。生卒年不详。大梁人,俗姓李。幼恶荤膻,乐闻梵钟之音。十二岁染疾甚笃,梦神人赐药而顿愈。次年,复梦梵僧告之曰(大五一·三五一上):“出家时至矣!”遂从卫州(河南)白鹿山道..

神泰

唐代僧。籍贯不详。初住蒲州普救寺,及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六月,玄奘于京师弘福寺译经,与灵润等十一人共至译场,任证义之职。显庆二年(657)敕主西明寺。翌年四月召佛道七人于合璧宫对论..

神回

唐代僧。幼习佛道,博学多闻。从大义修习天台学,复从左溪尊者学三观,皆能精通奥旨。于宝应年中(762),声名远播,四方钦仰。生卒年不详。 p4250 ..

神勒寺

位于韩国京畿道。创始年代不详。高丽辛禑王二年(1376),王师懒翁慧勤示寂于本寺,建有墓塔(石钟)。八年,花山君权僖等人于寺南建重层阁。至李朝,一般倾向于排佛,当时本寺与王室关系颇深,..

神清

(?~820)唐代僧。昌明(四川彰明)人,俗姓章。字灵庾。少习儒典,多闻强记,工诗文。于长投绵州(四川绵阳)开元寺出家,致力经论史传。后以辞章仕于大内,备受礼遇。晚年辞归故山,住梓州..

神通

梵语abhijā,巴利语 abhiā。音译作旬。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通等。即依修禅定而得的无碍自在、超人间的、不可思议之作用。共有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五神通(五通、五旬、般遮旬..

神通月

又作神变月、神足月、三长斋月。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等三月为持斋行善之月,故称三长斋月。据释门正统卷四载,于此三月,诸天以神足巡行天下,考查众生之善恶,故此时宜持斋行善,以修福德,利..

神通光

又作圆光、现起光、放光。佛菩萨身上所发之光焰,恒常不灭,乃非寻常之光,故称神通光。法华经序品(大九·二中):“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往生论有“相好光一寻”之语,此乃..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